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樓主: nastsin

[分享] 廿四節氣與養生功法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06-12-7 13:59:14 | 顯示全部樓層
21.大 雪
   12月6日~8日,降雪天數和降雪量比小雪節氣增多,地面漸有積雪。《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這裡十一月是指農歷),這是古人對大雪的解釋。大雪節氣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來,此時我國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北方則呈現萬裡雪飄的迷人景觀。有句農諺︰“大雪冬至雪花飛,搞好副業多積肥”,人們盼著在大雪節氣中看到“瑞雪兆豐年”的好兆頭,可見大雪節氣的到來,預示著來年的吉祥與否。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說到進補,很多人只是狹義地去理解,認為所謂的“補”就是吃點營養價值高的食品,用點壯陽的補藥,其實,這只是進補的一個方面,而進補則是養生學的一個分支內容。談到養生,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何為養、何為生,所謂的養,即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所謂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具體地說就是要透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溫寒等綜合調養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在運用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兩點︰
    1.養宜適度︰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濃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2.養勿過偏︰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愿違。
    所以,在進行調養時應采取動靜結合、勞逸結合、補瀉結合、形神供養的方法,力求“……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
    為大家提供以下營養食譜︰
    枸杞肉絲︰
    [配料] 枸杞20克、瘦豬肉100克,青筍20克、油、鹽、砂糖、味精、紹酒、麻油、乾澱粉、醬油適量。
    [做法] 枸杞子洗淨待用。瘦肉、青筍洗淨切絲,拌入入少量澱粉。炒鍋燒熱用油滑鍋,再加入適量的油,將肉絲、筍絲同時下鍋翻炒,烹入紹酒,加入砂糖、醬油、食鹽、味精攪勻,放入枸杞子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起鍋。
    [功效]滋陰補血,滋肝補腎。
    這是藥食合用,陰血雙補,明目健身的藥膳方。對於體虛乏力、貧血、神衰、性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均有強身益壽之效。
     
    火腿燒海參︰(選自《隨息居飲食譜》)
    [配料] 水發海參200克、火腿50克,素油、黃酒、濕澱粉、白糖、生姜、蔥白、醬油、食鹽各適量。
    [做法] 海參洗淨,切成條塊,放入滾水中略燙后撈出備用。火腿切片備用。炒鍋燒熱放油之后,入蔥姜略炒,再放入海參、火腿翻炒至六、七成熟,倒入黃酒、醬油、白糖、清水,小火煨烤,燒至湯汁濃稠時,濕澱粉勾芡即完成。
    [功效] 補血益精,養血充髓。最適宜精血虧虛,產后虛嬴,陽痿遺精,虛弱勞怯,久病體虛,衰老瘦弱者。
     
    蒜泥茼蒿︰
    [配料] 大蒜3瓣,茼蒿250克,味精、食鹽、香油適量。
    [做法] 茼蒿洗淨,切一寸長段,大蒜搗爛為泥備用,鍋內放入清水煮開,茼蒿下鍋開水焯3分鐘撈出,將蒜泥、味精、食鹽、香油同時放入,攪拌均勻盛盤即可。
    [功效] 開胃健脾,降壓補腦。
    說明︰ 茼蒿與肉、蛋等葷菜共炒,可提高其所含維生素A的利用率。
    大蒜含有一種“配糖體”,可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血壓減少血栓形成的幾率。食用大蒜最好生吃,因為大蒜中的有效成分預熱會失去作用。吃蒜后,為消除氣味,可用濃茶漱口或吃幾枚大棗,氣味即可消除。
     
    木耳冬瓜三鮮湯︰
    [配料] 冬瓜150克,水發木耳150克,蝦米15克,雞蛋1個,食鹽、水澱粉、味精、麻油適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淨切片。木耳、海米洗淨備用。雞蛋打勻攤成蛋皮切寬片備用。
    鍋內加鮮湯上火燒開,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鐘,再將冬瓜放入,開鍋后撒入食鹽、澱粉,起鍋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幾成。
    [功效] 生津除煩,清胃滌腸,滋補強身。


大雪功︰
立姿,雙手側平舉,掌心朝下,與肩平,慢慢將體重移至右腳,支撐身體;左腳腳底外側邊著地,用力向外用力。
稍作停頓,再將重心移至右側,上臂不動,用勁上托,兩手托定,雙腳原地踏步三十五步或先向前走五步,複向後退七步。
然後,兩手翻掌下收,輕靠兩腿外側,如此反覆三十五次。
保持立姿,雙手輕置臍上,靜養調息三至五分鐘,散步收功。
保健功能︰
腳膝風濕毒氣,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腫,煩心,心痛,黃疸,腸澼,陰下濕,飢不欲食,面如漆,咳唾有血,渴,喘,目無見,心懸如飢,多恐,常若人捕等症。
 樓主| 發表於 2006-12-21 08:56:28 | 顯示全部樓層
22.冬至
   12月21日~23日,太陽移至黃經270度,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短,氣溫持續下降。
冬至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冬至的日期是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它的由來和曆法有著直接的關係。古有︰“斗指戊,斯時陰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日短”、“日短至”之說,這段經文從陰陽學觀點闡述了冬至的到來是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從天文學角度說明了晝夜長短變化的依據,明確指出︰冬至這一天的白天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過了冬至后,隨著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早在漢代曾把冬至作為公定節日,文武百官皆可放假一天。在我國台灣則有“冬至過大年”的說法,他們把這一天比做過年一樣重要。每逢“冬至節”家家戶戶搓湯圓,而且把冬至的湯圓分成紅、白兩種,按老輩人的說法︰不吃金丸(紅湯圓)、銀丸(白湯圓),不長一歲。冬至之備受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 。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首歌謠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時間的季節變化,也表現了我國勞動民眾的智慧。 三九是天氣最冷、地面積蓄熱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 ”的說法。在我國長江流域更有︰天雖寒,獨有臘梅來爭妍的迷人景觀。
如此重要的節氣,我想把養生的重點放在中老年朋友身上,尤其是中年人,作為承上啟下的一代,肩負著社會、家庭的重擔, 加上新世紀的快節奏與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矛盾,使人經常處於緊張繁忙的狀態之中,長此以往,若不注意保養自己,必然影響身心健康。《靈樞‧天年》雲︰“人生……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寥寥數語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又指出人到中年是生命歷程的轉折點,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雖然如此並不可怕,《景岳全書‧中興論》曰︰“人於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余強半”,書中告訴我們,人到中年若能科學地運用養生之道,調理得當,是可以保証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年養生
一、靜神少慮(即“壯不競時,精神滅想”)要求中年人
1.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
2.注意合理用腦,有意識地發展心智,培養良好的性格,尋找事業的精神支柱;
3.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工作、學習之余多聽音樂,它會給你帶來無窮的快樂;
4.注意儀容儀表,不同的場合裝束要得體,心態年輕化,以振奮精神,增添生活樂趣。
二、勞而勿過(《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即“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
1.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2.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生活節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3.利用各種機會進行適當運動,有句諺語“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說明冬季鍛煉的重要性。
三、節欲保精(《養性延命錄》︰“壯而聲色有節者,強而壽”)
1.欲不可縱。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節製房事,不可因房事不節,勞倦內傷,損傷腎氣。腎為先天之本,腎精充足,五臟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強,身體健壯則人能長壽。反之,腎精匱乏,則五臟虛衰,多病早夭。《泰定養生主論》曰︰“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能保持始終者,祛疾延年,老當益壯”,這說明嚴格而有規律地節製性生活,是健康長壽的必要保証。
2.養血固精。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以“男子貴在清心寡欲以養其精,女子應平心定志以養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用,來說明節欲保精的重要性,而東漢醫家張仲景則以“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貴而壽,多欲而得之男女,濁而夭”闡述了節欲保精不但有利健康,而且是優生優育的首要保証。

    老年養生
一、(精神攝養(知足謙和,老而不怠)

    保持“謙和辭讓,敬人持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心態,即處世要豁達寬宏、謙讓和善,生活知足無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熱愛生活,保持自信,勤於用腦。宋代醫家陳直在《壽親養老新書》中載詩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詩中告誡我們,只有進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絕情志疾病。

二、飲食調養(審慎調食)
1.食宜多樣 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2.食宜清淡
針對老年人脾胃虛弱的特點,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咸食品。用現代營養學觀點,老年人的飲食應“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

3.食宜溫熱熟軟 老年人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故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由於年老齒松脫落,咀嚼困難,故宜食熟軟之品。
4.食宜少緩 “尊年之人,不可頓飽,但頻頻與食,谷氣長存”。主張老年人少量多餐,以保証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
三、順時奉養(順四時而適寒暑)

    要“依四時攝養之方,順五行休王之氣,恭怡奉親,慎無懈怠”也就是說,天地、四時、萬物對人的生命活動都會有影響,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順應自然規律,順應四時氣候變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只有這樣才能老當益壯,益壽延年。

四、起居護養(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老年之人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五、藥物相助(固先天之本,護后天之氣)

    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是先天稟賦的強盛和后天營養的充足。由於老年人機體功能減退,除進行其他方面得調養外,有些藥物是可以幫助其強身健身的。藥物養生應以固先天之本,護后天之氣為主。所謂“先天之本”即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氣充盛,機體代謝能力強,人的衰老速度緩慢;所謂“后天之氣”指脾胃為后天之氣,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都靠脾胃供給。所以,老年人的藥物養生應以固護脾、腎為重點。用藥原則應遵循︰多補少瀉;藥宜平和,藥量宜小;注重脾腎,兼顧五臟;分類論補,調整陰陽;掌握時令,觀察規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湯劑;藥食並舉,因勢利導。如此用藥方能補偏救弊,防病延年。
   皇家御膳“冬至”日的首選菜肴是羊肉燉蘿卜。具體做法如下︰
    羊肉燉白蘿卜
    [配料] 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 白蘿卜、羊肉洗淨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 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炒雙菇︰
    [配料] 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淨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后,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后,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 補益腸胃,化痰散寒。
    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麻油拌菠菜
    [配料] 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 菠菜洗淨,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 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另外,建議大家多吃山藥(蒸、煮均可),它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作用。
     
    飲食禁忌︰
    吃蘿卜時不能和人參、西洋參、首烏同服。
    羊肉禁與南瓜同食。
     
    “補冬”常用的藥膳處方︰
    八珍(當歸、地黃、枸杞、芍藥、白術、茯苓、大棗、甘草)
    四味(當歸、芍藥、川芎、地黃)(蓮子、芡實、山藥、茯苓)
    單方(人參,當歸,田七,杜仲)
    用法︰將備好的中藥裝入紗布袋,(根據自身情況取八味、四味、單味均可)放進大沙鍋內,倒入清水浸泡30分鐘,把清洗干淨的家禽、豬腳、豬腰、鰻魚、甲魚等經過處理后,放入沙鍋與藥同煮,開鍋后文火慢燉至有效成分完全滲入湯中,肉中的軟骨松軟宜爵,此時藥膳煲湯之味的醇香定會令你垂涎三尺。


冬至功︰

正坐,雙手輕握拳,上身微向前俯,頭微仰起,兩手分別按壓兩膝上。兩拳按定,向外著力,兩腿同時作向內用力,稍作停頓,兩腿向外用力,兩拳向內著力,如此一內一外,連作十次。
接著,恢復正坐姿勢,十指開,手掌向下,輕按兩側大腿上,靜養調息三至五分鐘。
保健功能︰
手足經絡寒濕,脊股內後廉痛,足痿,厥,嗜臥,足下熱,臍痛,左脅下背肩髀間痛,胸中滿,大小腹痛,大便難,腹大,頸腫,咳嗽,腰冷如水,反腫,臍下氣逆小腹急,痛泄,下腫,足胻寒而逆,凍瘡,下痢,善思,四肢不收。
 樓主| 發表於 2007-1-8 11:09:30 | 顯示全部樓層
23.小 寒
   1月5日~7日,這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最寒冷的季節,會有霜凍。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可以說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常有“冷在三九”的說法,而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節氣內。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為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按當時的情況延續至今而已。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如今各種藥膳火鍋成了全國百姓消寒壯熱的美味佳肴。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進補的問題,特別是青年人,自恃體強而暴飲暴食,飢飽寒熱無度,最終引來無窮后患。唐代名醫孫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說明飲食物對人體的作用。
    小雪節氣雖已數九寒天,人們大補特補無可非議,但進補當中不可無章無法,應本著“因人施膳”的原則,了解飲食宜忌的含義,元代《飲食須知》強調︰“飲食,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縱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所以我提醒諸位在進補時不要被 “五味之所傷”,青年人更應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補。
    一般說來,青年人機體代謝旺盛,所需蛋白質和熱量較老年人多,而熱量主要來源於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於糧食之中,故青年人應保證足夠的飯量,注意粗細糧的比例搭配,並攝入適量的脂肪,在選用藥膳進補時應考慮這一原素。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特點,往往有些人因過食肥甘濃味、辛辣之品而招來不速之客──“青春痘”,學名痤瘡,它給年輕人帶來無盡的煩惱。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究其病因和內分泌功能障礙有關,而皮脂腺活動是受內分泌和精神因素影響的。青少年時期由於體內雄性激素水準增高,皮脂分泌增多,導致皮脂淤積,形成毛囊口角化栓塞,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時排除,因而形成了痤瘡。為避免痛苦發生,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溫水洗臉常洗澡,少吃油膩辛辣寒涼食品,多吃蔬果,避免便秘發生,禁止用手擠捏,否則痤瘡消退疤痕依在。在治療上中醫將其分為四型︰肺經風熱,脾胃濕熱,沖任不調,熱結血瘀型。方藥分別用[枇杷清肺飲]加減,[龍膽瀉肝湯]加減,[加味逍遙散]加減,[四物湯]加減。總之,得了痤瘡要及時請大夫診治,切不可自行處理。
    說到進補,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即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御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虫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鱍魚和海蝦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
     
    藥膳進補可選︰
    山藥羊肉湯︰
    [配料] 羊肉500克,山藥150克,姜、蔥、胡椒、紹酒、食鹽適量。
    [做法] 羊肉洗淨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姜蔥洗淨用刀拍破備用;淮山片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於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將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
    [功效] 補脾胃,益肺腎。
    強腎狗肉湯︰
    [配料] 狗肉500克,菟絲子7克,附片3克,蔥、姜、鹽、味精適量。
    [做法] 狗肉洗淨切塊,置入鍋內焯透,撈出待用,姜切片,蔥切段備用。鍋置火上狗肉、姜入內煸炒,烹入紹酒  鍋,然後一起倒入沙鍋內,同時菟絲子、附片用紗布包好放入沙鍋內,加清湯、鹽、味精、蔥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燉2小時左右,待狗肉熟爛,挑出紗布包,即可食用。
    [功效] 暖脾胃,溫腎陽。
    素炒三絲︰
    [配料] 干冬菇1.5兩,青椒2個,胡蘿卜1根,植物油、白糖、黃酒、味精、鹽、水澱粉、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 冬菇水發洗淨,擠干水分,切成細條,胡蘿卜、青椒洗淨切絲。鍋內放油燒熱,將三絲入鍋煸炒后,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後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后加味精,用澱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 健脾化滯,潤燥。
    飲食禁忌︰狗肉忌與綠豆,杏仁,菱角同食。
    患有頑固性皮膚瘙痒症者忌食香菇。
    絲瓜西紅柿粥︰
    [配料] 絲瓜500克,西紅柿3個,粳米100克,蔥姜末、鹽、味精適量。
    [做法] 絲瓜洗淨去皮,切小片西紅柿洗淨切小塊備用。粳米洗淨放入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絲瓜、蔥姜末、鹽煮至粥熟,放西紅柿、味精稍燉即成。
    [功效] 清熱,化痰止咳,生津除煩。(患有痤瘡的人可長期食用)


小寒功︰
正坐,兩手緩緩抬起,左手掌向外,向上翻動,盡力向上舉托,右手掌心向下,順勢下壓在右大腿上。兩手活動的同時,頭隨之慢慢向左側盡力轉動。睜目仰視左手背部,稍作停頓。
接著,左手下收,右手上提。然後,兩手一並下按兩大腿上;同時,頭隨之慢慢轉正。
接著,同上向右舉托,如此,兩手交替互換,做十五次,繼而,保持正坐姿勢,兩手輕按兩側大腿上,靜養調息三至五分鐘。
保健功能︰
榮衛氣蘊,食即嘔,胃脘痛,腹脹,噦,飲發中滿,食減,善噫,善嚏,身體皆重,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膽,生泄,注下五色,大小便不通,面黃,口乾,怠惰,嗜臥,搶心,心下痞,苦善飢,善味不嗜食。
 樓主| 發表於 2007-1-17 08:56:57 | 顯示全部樓層
24.大 寒
   1月20日~21日,天氣冷到極點,到了天寒低凍的時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在氣象記錄中雖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間那樣酷冷,但仍處於寒冷時期。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製年肴,準備年貨,清代《真州竹枝詞引》記載︰“腌肉雞魚鴨,曰,年肴,煮以迎歲……”。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進入了“冬三月”的農閑季節,而隨著大寒的到來冬季農閑接近尾聲,在準備腌魚、臘肉之時,已經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們的身、心狀態也應隨著節氣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並非被動的適應,而是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禦外邪的侵襲。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  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勞動民眾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借此之節氣,重筆女士調養之法。
    《素問‧上古天論》雲︰“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經文闡述了女子生長、發育、衰老的規律,並認識到腎氣、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與衰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前人認為,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點, 如月經、妊娠、產育、哺乳都與血的關係十分密切,《校注婦人良方》曰︰“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五臟,洒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海”。可見女子“以血為本,以血為用”不無道理。而血的充盈主要取決於肝、脾、腎的功能旺盛,肝為藏血之臟,脾為生血之源,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是為“月經之本”,而精血充足,經、孕、產、乳才會正常。婦女的另一特點是情緒易於波動,每遇思、戀、憎、愛、妒、憂情緒往往不能自製。《校注婦人良方》指出︰“積想在心,思慮過度,多致勞損。…蓋憂愁思慮則傷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經先閉。……若五臟傷遍則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持,庶可保生”,由此可見,情志原素對婦女的影響極大。這裡告戒大家在“經前”和“經期”都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七情過度。否則,會引起臟腑功能失調,氣血營運逆亂,加重“經期”不適,導致月經失調、閉經等症。另外,月經期應適當活動有利於氣血條暢。
    更年期的婦女(45~50歲進入更年期)生理機能由旺盛轉為衰退乃至喪失,按中醫理論,由於腎氣漸衰,沖任二脈虛憊,導致陰陽失調而症見頭昏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或抑郁焦慮,月經紊亂,烘熱汗出等症狀,輕重因人而異。如果調攝適當,就能避免或減輕症狀,縮短回應時間。所以,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生理變化,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排除緊張恐懼、消極焦慮的心理障礙,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選擇適當的模式怡情養性,保持樂觀情是平安度過更年期的關鍵。這也是歷代醫家對婦女養生所提出“疏肝解郁,調暢氣機的”的原因。
    對婦女養生中飲食調養的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常用的藥膳有︰
    當歸生姜羊肉湯︰(選自《金匱要略》)
    [配方] 當歸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 當歸、生姜清水洗淨順切大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洗淨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姜片,在武火(大火)上燒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為止。取出當歸、姜片,喝湯食肉。
    [功效] 溫中,補血,散寒。
     
    紅杞田七雞︰(選自惠安堂滋補藥膳方)
    [配料] 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雞1只,姜20克,蔥30克,紹酒30克,胡椒、味精適量。
    [做法] 活雞宰殺后處理干淨,枸杞子洗淨,三七4克研末,6克潤軟切片,生姜切大片,蔥切段備用。雞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淋干水分,然後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蔥段塞入雞腹內,把雞放入氣鍋內,注入少量清湯,下胡椒粉、紹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雞脯上,蓋好鍋蓋,沸水旺火上籠蒸2小時左右,出鍋時加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 補虛益血。(其性溫和,老年人及久病體虛,月經、產后血虛者均可食用。)
     
    糖醋胡蘿卜絲︰
    [配料] 胡蘿卜半斤,姜、糖、醋、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 胡蘿卜洗淨切絲,生姜切絲備用。炒鍋燒熱放油(熱鍋涼油)隨即下姜絲,煸炒出香味倒入胡羅卜絲,煸炒2分鐘后放醋、糖、繼續煸炒至八成熟,加入鹽至菜熟后入味精調味,盛盤即可。
    [功效] 下氣補中,利胸膈,調腸胃,安五臟。(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胡蘿蔔中含有“琥珀酸鉀鹽”,是降低血壓的有效成分,高血壓患者也可榨汁飲之。)
     
    牛奶粥︰
    [配料] 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掏洗干淨,放入鍋內倒入清水,大火煮費后,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繼續煮至成粥。
    [功效] 潤肺通腸,補虛養血。




大寒功︰
平坐,兩腳向前平伸,自然分開,全身放鬆。
兩手握拳,在臀部兩側略偏後處,據床支撐。上身後仰,右腿前伸不動,左腿內收,屈膝跪坐。
稍後片刻,上身前俯,重心前移,使全身重量偏壓在左腿上,稍作停頓,上身後仰,左腿向前平伸。接著,屈右膝跪坐定,上身前移,使全身重量偏壓在右腿上,稍作停頓,上身後仰,右腿跪坐,如此,兩腳互換,連做十五次。然後,回複預備式,靜養調息三至五分鐘。
保健功能︰
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強痛,體不能動搖,或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尻陰臑胻足背痛,腹脹,腸鳴,食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竅不通,足胻腫,若水脹滿。
 樓主| 發表於 2007-2-2 11:06:22 | 顯示全部樓層
1.立 春
   2月3日~5日,太陽達黃經315度。“立”是開始的意思,表示萬物複蘇的春天又開始了,天氣回暖,萬物更新,是農事活動開始的標誌。這一天春季開始。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複蘇的春季的開始。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於上升和增多。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這是五行學說,以五行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調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郁而喜調達。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松,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濃上薄”,《老老恆言》亦云︰“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夜臥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臟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臟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種關系,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郁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春季養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別是初春,天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三要加強鍛鍊,提升機體的防禦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立春的飲食藥膳應以“升補”為主。



立春功

正坐,右手掌按在左手背,按壓右大腿上。上身慢慢向左側轉動,同時扭動頸部,頭朝左肩背上方看,並將上身盡力向左上提拔,兩肩向左上聳起至最高點。稍作停頓,改為頭慢慢向右側轉,同時拗動頸部,頭朝右肩背上方看,上身向右上提拔,兩肩向右上聳起至最高點。稍作停頓,再向左側轉動,如此左右互轉,連做十五次。
接著,兩手相,左手掌按在右手背上,按於左大腿上。同上式作法,連做十五次。然後,恢復正坐姿勢,頭正不偏,兩手鬆開,分別輕按兩側大腿上,靜坐吐納三至五分鐘,散步收功。
保健功能:風氣積滯,引起頭頂痛,耳後痛,肩背痛,肘臂痛,諸痛悉治。
 樓主| 發表於 2007-2-16 08:55:38 | 顯示全部樓層
2.雨 水
   2月18日~20日,太陽移至黃經330度。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漸增多,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雨水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雪花紛飛,冷氣侵骨的天氣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濕潤的空氣、溫和的陽光和蕭蕭細雨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
    根據雨水節氣對自然界的影響,雨水節氣“調養脾胃”,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原素。明代醫家張景岳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臟的關系中,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臟中的脾)《圖書編‧臟氣臟德》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
    春天之肝木何以與脾土相關?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中,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發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屬土,土性敦濃,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其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繫,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五行相生相克關係傳變中,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泄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郁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難經》稱為“逆傳”即肝病傳脾。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現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升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調養脾胃的具體方法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飲食調節、藥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飲食調節︰春季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於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否則肝木生發太過,則克傷脾土。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卜、荸薺、甘蔗等。
    藥物調養︰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升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名子、白菊花、首烏粉及補中益氣湯等。
    精神調攝︰“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因此在精神調攝方面要靜心寡欲、不妄作勞,以養元氣。
    起居勞逸調攝︰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后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雨水功:
正坐,左手掌疊在右手背上,按壓右大腿,上身慢慢向左側轉動,並向左側傾倒,扭頭拗頸,睜目回視,稍作停頓後,改為頭慢慢向右側轉動,上身轉向右側,同時向右側傾倒,扭頭拗頸,睜目回視,稍作停頓後,再向左側轉動,如此,反覆做十五次。
然後,右手掌疊在左手背上,按壓左大腿上。按定,同前向右側轉傾倒,如此左右反覆做十五次。
恢復正坐姿勢,頭正不偏,兩手輕按兩側大腿上,靜坐三至五分鐘收功。
保健功效:
三焦經絡留滯邪毒,嗌乾及腫,乾嘔,喉痺,耳聾,汗出,目銳(目此)痛,頰痛等。
 樓主| 發表於 2007-3-3 12:37:34 | 顯示全部樓層
3.驚 蟄
   驚蟄,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3月5日~7日,太陽移至黃經345度。春雷開始轟鳴,驚醒了蟄伏在泥土裡冬眠的昆蟲和小動物,過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這個節氣表示春意漸濃,氣溫升高,但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但真正使冬眠動物甦醒出土的,並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驚蟄時節,我國有些地區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季節。
    驚蟄節氣的養生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而體質差異實際上是指體質養生中因人養生的一個方面。由於人體稟賦於先天,受制於後天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其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對穩定的某種特征,這種特征往往又決定著機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變過程中的傾向性,因此在養生中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中醫所說的體質不同於人們常說的氣質。氣質是人體在後天原素影響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總和,也就是“神”的特徵,而體質是形與神的綜合反映。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即體質可以包括氣質,但氣質不等於體質。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取決於體質的不同,也就是說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原素的易感性。如何改變不良的體質狀態,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
    體質不是固定不變的,即使在同一環境中,只要我們本著積極的生活態度,採取積極的養生措施,是可以糾正體質上的偏頗,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在驚蟄節氣中向大家重點介紹常見的四種體質的養生方法。
一、陰虛體質︰ 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養生方法︰
1.精神調養
    陰虛體質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應遵循“添澹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法。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靜、沈著的習慣。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節制性生活。
2.環境調攝
    陰虛者,畏熱喜寒,寒冬易過,熱夏難當。所以有條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邊、林區、山區去旅遊,休假。住房最好選擇居室環境安靜,坐北朝南的房子。
3.飲食調養
    其原則要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有條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4.體育鍛煉 不宜過激活動,著重調養肝腎,太極拳是較為合適的運動項目。
二、陽虛體質︰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
養生方法︰
1.精神調養
    陽氣不足的人常表現出情緒不佳,善恐或善悲。這種人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聽音樂,多交朋友。
2.環境調攝
    陽虛體質的人,適應氣候的能力差,冬季要避寒就溫,春夏要注意培補陽氣。做到“無厭於日”,即在春夏季多曬太陽,每次不得少於十五至二十分鐘。這樣可大大提升冬季的耐寒能力。
3.體育鍛煉
    陽虛體質的人,春夏秋冬都應加強體育鍛煉,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日光浴、空氣浴是不可缺少的強壯衛陽之法。
4.飲食調養
    多食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特別是在夏日三伏時,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鐘,加入粳米15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湯(附子15克,先煎30分鐘,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燉至熟加適量食鹽),配合天地旺陽之時,以壯人體陽氣之功。
三、血瘀體質︰凡是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干燥,眼眶黑暗者多為血瘀體質之人。
養生方法︰
1.體育鍛煉
    多做有益於心臟血脈的活動,如交誼舞、太極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體各部都活躍起來的,是有助氣血運行的運動項目。
2.精神調養
    血瘀體質的人多有氣郁之証,培養樂觀情緒至關重要。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經絡氣血的正常營運,有利於血瘀體質的改變。反之,苦悶、憂郁會加重血瘀傾向。
3.飲食調養
    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經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血之藥品(當歸、川芎、丹參、地黃、地榆、五加皮)和肉類褒湯飲用。
四、痰濕體質︰形體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濕體質人的明顯特征。
養生方法︰
1.環境調攝
    在陰雨季節,避免濕邪侵襲;不宜居住在陰冷潮濕的環境裡。
2.飲食調節
    應該多吃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物,如白蘿卜、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海蜇、荸薺、白果、枇杷、大棗、薏苡仁、紅小豆等。少食肥甘濃味、飲料、酒類之品,且每餐不宜過飽。
3.體育鍛煉
    痰濕之人,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散步、慢跑、各種舞蹈、球類等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松弛的皮膚逐漸轉變成結實、致密的肌肉。
    無論何種體質的人,只要堅持有目的的保健養生,不斷提升生活質量,每個人都能延長自己的生命,成為一個健康長壽的人。


驚蟄功:
正坐,兩手輕按兩側大腿上,先向左側轉動頭部,待轉至不可再轉時,改為向右轉動。左右互轉,連做三十次。
接著,兩手徐徐抬起,抬至胸前,虛握拳,轉動前臂,拳心朝上猛力後掣,然後放鬆手掌心朝下,向前平伸,待兩手伸正不可再伸,再翻動前臂,掌心朝上,同時虛握拳,猛力後頓。反覆伸縮三十次。然後,兩手輕按兩大腿上,靜坐吐納三至五分鐘,散步收功。
保健功效:
腰膂肺胃蘊積邪毒,目黃,口乾,鼽衄,喉痺,面腫,暴啞,頭風,牙宣,目暗羞明,鼻不聞臭,遍身疙瘡等。
 樓主| 發表於 2007-3-23 10:31:55 | 顯示全部樓層
4.春分

3月21日--22日,太陽移至黃經6度,陽光直照赤道。“分” 是“半” 的意思,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南北半球晝夜相等。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位置漸向北移,南北半球晝夜長短也隨之而變,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與之相反。春分一到,雨水明顯增多,我國平均地溫已穩定透過10度,這是氣候學上所定義的春季溫度。而春分節氣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此時也是早稻的播種期。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為了求得這種“暫時平衡狀態”的“生命的根本條件”,對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就成為養生的一條重要法則,這一法則無論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攝上,還是在自我保健和藥物的使用上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在養生中如何運用陰陽平衡規律,協調機體功能,達到機體內外的平衡狀態,使人體這一有機的整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的狀態是養生保健的根本。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運動”即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和諧一致,保持“供銷”關係的平衡。避免不適當運動的出現而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加速人體某些器官的損傷和生理功能的失調,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縮短人的生命。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的生命在活動過程中,由於新陳代謝的不協調,可導致體內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狀態的出現,即有些元素的累積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發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與人體元素平衡失調有關。如當前在世界上危害人類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產生,都與體內物質交換平衡失調密切相關,究其原因,無一不是陰陽失調之故。平衡保健理論研究認為,在人生不同的年齡段裡,根據不同的生理特點,調整相應的飲食結構,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維持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將會有益於我們人類健康。
    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后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食后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輕鬆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鍊、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到達站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春分功

正坐,兩手掌心向下徐徐上提,至胸前連同上身一同向左側盡量平伸,但頭盡量向右側轉動至最大極限,頭微揚起,稍作停頓。
然後,兩手慢慢回縮,在胸前部連同上身向右側盡量平伸,同時頭盡量向左側轉動,至最大極限,頭微提起,稍作停頓。
然後,再向左收,如此,連做四十次。恢復正坐姿勢,兩手分別輕按兩側大腿上,靜坐調息。
保健功能:胸臆、肩背、經絡虛勞邪毒,齒痛,頭腫,寒栗,耳聾,耳鳴,耳後肩臑肘外背痛,氣滿,皮膚殼然堅而痛、搔癢。
發表於 2007-3-23 11:11:29 | 顯示全部樓層
春分剛過,正應時節!
 樓主| 發表於 2007-3-23 11:32:57 | 顯示全部樓層
抱歉的是,
未能按時上傳。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4-30 17:52 , Processed in 0.03178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