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478|回復: 3

[分享] 火神派的著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3 13: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簡述火神派醫師及其重要著作
火神派的開山鼻祖:鄭欽安
火神派的著述:
鄭欽安———1804—1901《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傷寒恒論》
盧鑄之———1876—1963《鄭欽安先生醫書集注》《金匱要略恒解》
《盧氏醫學心法》《盧氏臨證實驗錄》
祝味菊———1884—1951《傷寒質難》《祝味菊醫案選》;
吳佩衡———1888—1971《麻疹發微》《傷寒論新注》《吳佩衡醫案》;
劉民叔———1897—1960《魯樓醫案》《素問痿論釋難》《傷寒論霍亂訓解》
《腫書籍脹十三方》《華陽醫說》
范中林———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選》
唐步祺———1917—2004《鄭欽安醫書闡釋》《咳嗽之辨证论治》
盧崇漢———1947《鄭欽安先生學術思想研究》
《著名醫家盧鑄之先生學術思想研究》《中醫健腦》
《論〈周易〉的恒動觀對中醫學重陽思想的影響》
《溫通化瘀止痛湯治療痛經206例》
《論盧氏運用附子的指導思想》
《扶陽安髓止痛湯治療陽虛陰火牙痛217例的研討》
《紅斑性肢痛症的中醫治療》
 樓主| 發表於 2009-7-3 13: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祝味菊(1884——1951)先生是民國初年的著名中醫學家。因擅長用附子等溫熱藥而被稱為“祝火神”。
小時候隨著父親進入四川,跟隨鄭欽安(鄭火神)的弟子,學習火神派理論,奠定了醫學的理論基礎,並在當地四川軍醫學校攻讀醫學兩年的時間,之後曾隨日本教師石田東渡考察日本醫學,注重實效。因此,是一位中西醫都強的醫學家,後來到了上海這個中醫名家匯集的地方,一方面考察醫療環境,一方面跟診諸中醫名家,經過反覆思考探究,終於有所領悟,成為一代中醫名家。
主要的醫學著述,為與弟子陳蘇生有關傷寒對話的(傷寒質難)一書,把傷寒的六經辨証,畫分為五個階段,對治療疾病,有比較系統的論述。
祝味菊先生,以善用附子而聞名,擅用經方,推崇景岳諸家,在附子的使用上,有很多的創見,以下介紹他在使用附子一些用藥:
1、獨創溫潛法:把附子與磁石合用,溫陽潛鎮在很多急難病症中發揮轉危為安的有效作用,其中附子溫養陽氣,回陽救逆,強心復脈,由於病人大多陽氣衰弱,心神煩躁。如果單用附子,效果往往不夠理想,在加入磁石後,磁石體重質降,色黑入腎,可以帶領附子,把陽氣潛藏起來,而發揮更好的回陽救逆的效果。
2、附子與酸棗仁同用:兩味藥同用有強心的效果,附子辛溫,酸棗仁甘酸平,一辛散一收斂,用藥一陰一陽,有強心的效果,在治療急性熱病的過程中,邪熱正盛,而正氣已憊,心力衰弱,在對症藥中加入這兩味藥,可以強心安神有效地提高療效。
3、附子與石膏同用:在熱性病的發展過程中,常發現發熱越高,而陽氣亦見衰微,。這時候石膏與附子同用,石膏一方面可以制約附子溫熱,一方面也不妨礙其清熱消炎的效果。附子之溫,可制約石膏之涼,也可以發揮強心的效用。
在應用這兩味藥的過程中,邪熱較高,則加重石膏的用量,如手足冰冷較甚,神氣衰憊,心力衰弱較甚深,則加重附子的用量。
4、附子與羚羊角同用:在一些中風、腦病、癲癇重病中,附子與羚羊角同用。這兩味藥,一寒一熱,在古方資壽解語湯中有這麼用過,但後世的醫者會這麼用得不多。而祝味菊則常常兩味藥合用,他曾經說過:「羚羊角治腦,附子強心,體虛而有腦病者最宜。」
5、附子與全蠍、僵蠶同用
全蠍與僵蠶兩味藥善於袪風通絡,息風止痙,只要遇到抽蓄的病人,祝氏就會把三味藥合用,常常發揮很好的效果。
另外一個醫學上的創見,就是把傷寒六經症候概括為疾病的五個階段,他說:「吾之所謂六經者,乃代表五種抵抗程序爾。太陽為開始抵抗,少陽為抵抗不濟,陽明抵抗太過,太陰、少陰為抵抗不足,厥陰為最後之抵抗。一切外感,足以激起正氣之抵抗者,總不出此五種階段。此吾研究之創獲,敢謂前所未有也。」
 樓主| 發表於 2009-7-3 13:27:21 | 顯示全部樓層
祝味菊醫案
載于《遼寧中醫雜誌》,首期刊於1985年第7期,末期刊於1990年第3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發表於 2009-8-20 10:15:05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eruwu大的分享,使我能在火神派中汲取養份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2-27 21:00 , Processed in 0.0393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