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102479|回復: 255

[分享] 鳴醫百子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9-6 17:46: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nastsin 於 2019-12-7 13:23 編輯

很久前就想在這裏弄個百子櫃,
與大家分享一下中藥上的訊息。
期望做到圖文俱有,通俗易懂,
但又不失實用價值。
但因為事忙,一直都沒有積極進行。
現在實習完了,離開考試仍有一段時間,
應該好好利用這段時間,
迫一迫自己再認識一下各種藥物。
不想將書本上的字照抄一次,
然而自己又缺少用藥經驗,
所以會將手上幾本比較喜歡的中藥書籍的內容略為消化一下,
然後作一小結,錯的地方希望各位指正及補充。

目錄

(一)解表藥
A.發散風寒藥
(1)麻黃
(2)桂枝
(3)紫蘇
(4)生薑
(5)香薷
(6)荊芥
(7)防風
(8)羌活
(9)白芷
(10)細辛
(11)藁本
(12)蒼耳子
(13)辛夷
(14)蔥白
B.發散風熱藥

(二)清熱藥
A.清熱瀉火藥
附記:
(1)細辛不過錢今說
(2)淺析半夏的炮制

B.清熱燥濕
C.清熱解毒
D.清熱涼血
E.清虛熱藥

(三)瀉下藥

(A)攻下藥
(B)潤下藥
(C)峻下逐水

(四)袪風濕藥

(A)袪風濕散寒藥
(B)袪風濕清熱藥
(C)袪風濕強筋骨藥

(五)芳香化濕藥

(六)利水滲濕藥

(七)溫裏藥   

(八)理氣藥   

(九)消食藥   

(十)驅蟲藥   

(十一)止血藥

    A.  涼血止血
   
    B.  化瘀止血
   
   C.  收斂止血

    D.  溫經止血
  
(十二)活血化瘀藥

  A. 活血止痛
   
  B.活血調經
  
  C. 活血療傷

  D.https://medyeah.zenith-healthcar ... 0550&fromuid=41破血消癥[/url]

(十三)化痰止咳藥

(十四)安神藥

(十五)平肝息風藥

(十六)開竅藥

(十七)補虛藥

(十八)收澀藥

(十九)湧吐藥

(二十)攻毒殺蟲止癢藥

(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藥
[ 本帖最後由 nastsin 於 2008-12-3 01:50 AM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8-9-6 18:18: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nastsin 於 2011-6-3 11:31 編輯

(一)解表藥

A.  發散風寒藥

(1)麻黃

性味:溫、辛、苦
歸經:足太陽,兼入手少陰陽明,為肺家主藥。現代課本謂其入肺、膀胱經。
功用:本品善能發汗、平喘,兼能利水,為肺經專藥。常用於外感風寒表實證和喘證,亦可用於水腫與痺證。尚可應用於暴感風寒之失聲。
用法:3-10g,煎服。發汗生用,止咳平喘炙用,搗絨發汗之力和緩。

小結:
1.        麻黃質輕而清,專泄氣分,而性微溫,故為疏散風寒外感之主藥。不獨泄散風寒,亦可泄散風熱。“本經” 指其去邪熱氣,除寒熱。
2.        壽頤:風水腫脹,法宜輕疏發汗,是肺為風壅而皮毛郁遏不宣,故可用麻黃之類;若曰足少陰病而為腫脹,則腎水上泛,豈有麻黃泄表之理。
3.        皮毛合於肺,口鼻通於肺,肺又專主氣之出納,故外感之第一步,皆氣分先受其病,無論風寒溫熱之邪,肺家首當其沖,表病即氣病,氣病即肺病,寒邪則鼻塞身重,凜寒發熱,溫邪則鼻燥氣濁,肌膚灼熱,且必多兼咳嗽。寒邪則咳聲不揚,溫邪則咳痰不滑,又皆感邪犯肺傷氣之明證。是以治外感之病第一要著即在輕泄肺邪、疏達氣分,無不立解。惟麻黃輕清上浮,專疏肺郁,宣泄氣機,是為治感第一要藥。雖曰解表,實為開肺;雖曰散寒,實為泄邪。風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溫熱亦無不賴之以宣通。
4.        以麻黃治水腫氣喘、小便不利諸法,雖曰皆取解表,然以開在內之閉塞,非以逐在外之感邪也。
5.        惡辛夷、石膏;厚朴、白微為使。麻黃得石膏之辛寒,能制其溫燥之性,但不降其宣肺平喘之效。石膏引麻黃入裏,又能減緩其發汗之力。
6.        麻黃湯雖曰太陽發汗之重劑,實為發散肺金火郁之藥,以麻黃、甘草同桂枝引出營分之邪,達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其氣。蓋因皮毛外閉,邪熱內攻,則肺氣膹郁也。
7.        發汗用莖去節,止汗用根節。
8.        傷寒論中麻黃湯應先煎麻黃,去上沫,相信現在很少會這樣做。

[ 本帖最後由 nastsin 於 2008-9-12 05:25 PM 編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08-9-6 18: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2)桂枝

性味:辛、甘、溫
歸經:心、肺、膀胱。“備要” 肺、胱;“通考” 膀胱
功用:溫經通陽,透達營衛;袪風散寒,解肌,化氣行水,為治痰飲水氣之要藥。
用法:5-10g,煎服。久服咽乾可佐以麥冬。

小結:
1.        治傷寒之要藥,邪入太陽則頭痛發熱,以此發汗,汗出則肌表和。桂枝但能袪入衛之邪,不能袪入營之邪。凡身熱而不頭痛,即非太陽之症,不可妄用桂枝。即初起身熱頭痛,久則頭不疼而身尚熱,此又已離太陽,亦不可用桂枝。
2.        太陽之經,陽經也;桂枝熱藥也,寒氣初入於太陽,寒猶未甚,少用桂枝以袪邪,則太陽之火自安;寒邪畏熱而易解。若多用桂枝則味過於熱,轉動太陽之火熱以生熱,反助胃火之炎,而寒邪趁機亦入於胃,寒亦變為熱而不可解,而太陽之本症仍在也。
3.        本品辛溫助熱,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證忌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08-9-7 23:22:13 | 顯示全部樓層
(3)紫蘇

性味:辛、溫;
歸經:肺、脾、(胃);《備要》色紫入血分。
功用:《本經》下氣,辟口臭,去毒,辟惡;《別錄》除寒中。(現)為中外雙解之藥,有解表和中、行氣安胎、解毒的功效。
用法:6-10g,煎服。

小結:
1.        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用葉;疏肝理氣、安胎消脹用梗;降氣平喘用子。
2.        表弱氣虛忌葉;滑腸氣虛忌子。
3.        解魚蟹、狂犬、虫蛇,癰瘡之毒。
4.        紫蘇芳香氣烈,莖幹中空,故能徹上徹下,外開皮毛,泄肺氣而通腠理,上則通鼻塞,清頭目,為風寒外感靈藥;中則開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飲,解郁結而利氣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08-9-8 17:10:07 | 顯示全部樓層
(4)生薑

性味:辛、溫
歸經:肺、脾、胃
功用:行陽分而袪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鬱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用法:3-10g,煎服

小結
1.《綱目》生用發散,熟用和中。
2. 用於胃寒嘔吐,溫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嘔功良,故有“嘔家聖藥” 之稱。
3. 胃熱非所宜,以其性上升,能發嘔。
4. 通神明,去穢惡,救暴卒。薑汁和童便飲。
5. 療狐臭,搽凍耳。
6. 殺半夏、南星、菌蕈、野禽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08-9-10 13:12:24 | 顯示全部樓層
(5)香薷


性味:辛、微溫
歸經:肺、脾、胃
功用:辛—散皮膚之蒸熱;溫—解心腹之凝結。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
用法:3-10g,煎服

小結
1.        屬金水而主肺,為清暑之主藥。肺氣清則小便行而熱降。
2.        《通考》暑必兼濕,治暑必兼利濕,若無濕但為乾熱,非暑也。
3.        陳者勝,宜冷飲,熱服令人瀉。
4.        氣味清冽,質又輕揚,上之能開肺氣、泄腠理、達皮毛,以解在表之新寒,下之能通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導在裏之水氣。
5.        氣虛者不可多服;其性溫,不可熱飲,反致吐逆。
6.        夏月乘涼飲冷,外感風寒,內傷暑濕,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嘔吐腹瀉的陰暑證,治以香薷飲(加厚朴,扁豆)。如肢厥脈伏,目陷面青,唇舌淡白如紙,則是真寒直中之陰證,非大劑薑、附、連、萸,不能挽救於十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08-9-12 17:23:37 | 顯示全部樓層
(6)荊芥

性味:辛、微溫
歸經:肺、肝(氣、兼血)
功用:疏風透發,善於散風寒風熱之邪,袪頭面皮表之風;炒用止上下諸竅之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之特點。
用法:6-10g,煎服。連穗用。

小結
1.        辛能散風熱,宣結滯,又入血分,故能破結聚氣,下瘀除痺,鼠瘺瘰歷瘡瘍,皆風熱入絡,凝痰挾瘀之病,而瘰癘又挾少陽相火郁蒸內熱,荊芥能治之,則所謂溫者未必然,而近人以為辛涼者是矣。
2.        為風病、血病、瘡家聖藥。
3.        荊芥味微辛而氣芳香,臭味清芳,質又輕揚,故治風熱在表在上諸證,能泄肺熱而達皮毛,風熱咳嗽宜之。風熱外感頭痛寒熱,亦是主藥。
4.        入血分,清血熱,能治咽喉口舌,發頤大頭諸症。
5.        治瘡瘍,風疥,瘰歷,吐衄,下血,崩漏,能徹上徹下,散結導瘀。
6.        發表透疹消瘡宜生用。荊芥輕揚透散,袪風止癢,宣散疹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08-9-14 23:43:21 | 顯示全部樓層
(7)防風

性味:辛、甘、微溫
歸經:膀胱、肝、脾、(肺)
功用:善於袪肌肉、筋骨、臟腑之風,為風藥之潤劑,風病之要藥。具解表、袪風,除濕和升舉清陽之功。
用法:6-10g,煎服。


小結

1.        風藥皆能勝濕,又為去風勝濕之要藥。適用於風寒濕痺,肢節疼痛、筋脈攣急者。
2.        風病要藥,《本經》所主皆風門重證,能驅除外風,兼通痺起廢,其效最弘。
3.        辛溫發散,氣味俱升,功善療風,既散肌表風邪,又除經絡留濕,故既治風寒表證—頭痛如身痛、惡風寒者;又治外感風濕—頭痛如裹、身重肢痛者;還可用治風熱表證—發熱惡風,咽痛微咳。
4.        袪風止痙,用於破傷風證。(玉真散)
5.        炒用止瀉(痛瀉要方);炒炭治腸風下血、婦女血崩。
6.        若血虛痙急,頭痛不因風寒,泄瀉不因寒濕,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者均禁用。婦人產後血虛發風,嬰兒瀉後脾虛發搐皆為切禁。
7.        黃蓍畏防風,相畏而相使,功益大。(玉屏風)

[ 本帖最後由 nastsin 於 2008-9-14 11:45 PM 編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08-9-15 20:53:28 | 顯示全部樓層
(8)羌活

性味:辛、苦、溫
歸經:膀胱,兼入肝、肺、腎
功用:發散風寒濕邪,升舉清陽,治頭項、脊背、上肢諸風痛。
用法:3-10g,煎服


小結

1.        散太陽經風邪及寒濕之邪,因風寒濕邪襲表而引起的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者。
2.        辛散袪風,味苦燥濕,性溫散寒,能去除風寒濕邪,通利關節而止痛。
3.        羌活專主身上部之風寒濕邪,獨活專主身下部。
4.        本草備要謂其瀉肝氣,搜肝風,治頭旋目赤,為目赤要藥。能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之痛,為卻亂反正之主藥。
5.        氣味濃烈,脾胃虛弱者不宜;血虛痺痛,陰虛頭痛慎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08-9-16 14:59:32 | 顯示全部樓層
(9)白芷

性味: 辛、溫
歸經:肺、胃
功用:解表散風,袪風燥濕,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為治陽明頭痛之要藥。其氣芳香上達,又有升舉清陽之功。
用法:3-10g,煎服。


小結

1.        辛溫芳香燥烈,疏風散寒,上行頭目清竅,能燥濕升陽,外達肌膚,內提清陽之氣,用治外感風寒,頭痛,鼻塞。
2.        善散陽明經風濕之邪,能治陽明頭痛,齒痛,鼻淵,風濕痺痛。
3.        溫升燥濕,善除陽明經濕邪而燥濕止帶,治婦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皆其清陽下陷,寒濕傷於中也。
4.        能消腫排膿,止痛,治瘡癰腫毒初起,紅腫熱痛。
5.        頭風目淚,如為陽氣素虛而風寒風熱乘之則宜;若為陽盛而襲風熱,或為陰虛而肝木上乘,疏泄太過,迎風淚流者則非所宜。
6.        本藥單用蜜丸名都梁丸。
7.        陰虛血熱有虛火者忌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2-26 16:45 , Processed in 0.0420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