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581|回復: 0

[其他] 脫位整複手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2-20 16: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脫位整複手法  
  
    脫位亦稱脫骷、脫臼、失骷、脫蹌。脫位的關節必須復位才能恢復其功能,整複脫位的手法
謂之“上班’、““上做’。上骰手法雖從總的原則上是正骨手法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於其解剖關
系不同,關節脫臼屬於骨的位置改變與骨骼折斷性質有區別,故手法亦有其特點。清•胡廷光
《傷科匯纂•上歌決》說:“上 不與接骨同,全憑手法及身功,宜輕宜重為高手,兼嚇兼騙(亦即
分散轉移)是上工,法使驟然人不覺,患如知也骨已攏”。更加強調拔神牽引力量與手法的靈巧
性。骨傷科的老中醫也有將上骱手法整理成套的,如曹錫珍《外傷中醫按摩療法》中有治脫臼
八法,即提法、端法、挪法、正法、屈法、挺法(伸直)、扣法、捏法。《劉壽山正骨經驗》提出了上骱。
十法,即拔、摘、扣、捏、提、端、屈、挺、捺、正。手法有根據“骨錯筋挪”可先用撚揉、捋順等舒筋
手法:若系對陳舊性脫臼,則需先用熏洗藥熏洗並用手法按摩拿筋數日。克服因筋肉的收縮與
僵硬而帶來的阻力,是上骱手法成功的關鍵。所以在整複關節脫臼時,需依據筋肉收縮和僵硬
的程度而決定手法所用力的大小。新鮮的關節脫臼上骱所用的力小,陳舊的關節脫臼所用的
力就相對大些。
    正骨八法在脫臼復位上骱時的應用:
    1.手摸心會 相度損處在上骱手法前也非常重要,通過手法仔細觸摸,辨明脫臼是全脫。
半脫、前脫、後脫、有何側方移位等等。做到胸中了然。
    2.拔伸牽引 在上骱時非常重要,是脫臼復位時的三大原則之一,要按照“欲合先離”。
“離而複合”的精神進行牽引。在四肢關節脫位時,杵骨頭從窼臼中脫出,欲將脫出的杵骨頭複
位,必須克服肌肉痙攣性收縮,故拔伸牽引必不可少。此法在《傷科匯纂》中稱為“拉”、“拽”,也有的單稱為“拔”。
    在脫臼復位時術者或助手必須固定另一端作對抗牽引,骨傷科老大夫對此比較重視,有稱
之為“扣”法的。
    在上骱手法時還可應用布帶協助牽拉,或借助於腳蹬、手拉足蹬同時進行。《傷科匯纂》中
稱為“骱”法。手拉腳杵,當然足蹬時不僅是純粹的對抗牽引力,還包括端托之力。
    此外可應用自身重量牽引,稱懸吊牽引法,如《傷科匯纂》用繩倒吊法。
    3.屈伸收展與旋轉回繞對於上骱手法,屈伸收展常為各家所重視,劉壽山氏等稱之為
。屈”法、“挺”法。
    旋轉回繞,又有稱為“搖晃”。肩、髖等關節脫臼後,杵骨頭常被關節周圍的關節囊、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卡住或鎖住,越拉越緊,必須應用屈伸收展與旋轉回繞兩法,使其循原路復位。
收展即內收、外展,在脫臼復位手法時,與拔伸牽引及旋轉回繞關係極為密切。常一面拔伸,一
面外展,一面旋轉,一面內收,幾法複合應用。因上骱復位時旋轉搖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作用,
所以民間有稱為“搖骱”或“搖晃上骱”手法者,對陳舊性關節脫臼尤為重要。
    4.端提捺正 是端、提、捺正(擠、按)法的綜合應用,或單獨選用其中之一法。
    此法是各種脫臼重定時的重要步驟,常與拔伸牽拉配合。如顳頜關節脫臼、肩關節脫臼複
位時用手端托下頜骨或肱骨頭人臼等等。
    脫臼復位時非常注意力學原理。杠杆作用、力點、支點、力臂等等,端、提、捺正時都應加以考慮。所以早在唐、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就有用椅背協助整複脫位的記載,後世還有用雙梯穿橫杆整複肩關節脫位者。目前常用的有膝頂復位法杠杆上骱法。
    5.按摩推拿 關節脫臼復位前常用點穴、按摩推拿手法作為準備,術後還需應用按摩\推
拿、理筋手法作為後續治療及康復手段。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10 收起 理由
nastsin + 10 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2-27 19:37 , Processed in 0.0372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