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021|回復: 1

[其他] 百草婆婆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8-13 12:4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分享一則資料,明年她就足一百歲了!

“百草婆婆”一生情系中国植物
 ● 她致力於中國植物的研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 她被譽爲“會走路的植物百科全書”。
 ● 她有“涼茶專家”和“百草婆婆”之稱。

  胡秀英小傳

  胡秀英,1908年生,江蘇徐州人。植物學家,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學士,廣州嶺南大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曾在哈佛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任教,至今仍在香港中文大學從事研究工作。胡秀英是國際著名的冬青專家,在國際上發表論文多篇,曾獲全美冬青學會榮譽獎。數十年致力研究撰寫《中華食用植物》;1970年代促成香港中文大學“中藥研究中心”建立,成功研制“三冬茶”;創建香港中文大學生物係植物標本室,采得香港植物標本2.4萬份。曾獲美國科學成就獎、香港特別行政區銅紫荊星獎等。

  逼著自己說英文

  1908年農曆正月元宵,胡秀英生於江蘇省北部徐州農村,兄姐中已有三人死於臍風(即破傷風),父親從沒有行人足迹的雪地跑到外面的村鎮,買了防臍風的中草藥給她服用,使她健康成長。胡秀英四歲喪父,與母親相依爲命,母親下田耕作,她則送飯到田,邊讀書,邊勞作,過著農村姑娘的生活。母親不識字,但很開通,不讓她束腳。胡秀英在基督教會辦的正心女子學校表現出色,取得助學金,1926年到南京入讀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修化學及物理學學位,後轉讀生物學,並跟隨金陵大學施德蔚教授(Dr.Albert Steward)學習植物分類學(Taxanomy of Higher Plants)。兩年後回鄉任體育教師,以報學校助學金之恩。1930年又重返金陵繼續學業,1933年正式畢業。這樣的教育背景使她培養出了優良的英語水平。

  南方都市報:你家裏是信奉基督教的,在家鄉讀的是教會學校?

  胡秀英:我在洪澤湖畔出生,我是湖邊人,不是山裏人。我的家裏在農村,我的祖先都不認得字,到我的父親這一代,我的父親是農夫,父親的弟弟讀了中學,我家就從我的叔父起頭讀書。我4歲時,我的父親推一個土車從鄉下送一個小米稈做的床墊到城裏給我的叔父,當天夜裏得了霍亂,活人推著土車進城,死人擡回家。這樣,我4歲就沒有父親,跟著媽媽在鄉下,我的媽媽又賢慧又能幹,全村第一號能幹人。我6歲進學校,在鄉下,是美國教會學校。我的祖母信教。

  南方都市報:在教會學校讀書的情形是什麽樣的?

  胡秀英:我在基督教小學讀書,在家裏吃飯、睡覺,不花多少錢。讀完4年班,我跟著鄰村一家進城讀書,我一個小孩要走50裏路,從早上走到下午才到,累得不得了。一到晚上找媽媽,媽媽不在,就哭了,所以我在那一所學校的名譽是“哭的小孩”。哎呀,真苦!找不到媽媽怎麽辦呢?一直過了兩個多禮拜,稍爲習慣了一點。媽媽在農村織棉花,不能進城,等棉花收完了以後,才能進城。

  南方都市報:當時接受的已經是新式的教育了?

  胡秀英:都是新式的教育,已經用英文上課了。後來金陵女大和嶺南大學都是用英文上課,沒有用中文的。不然我的英文不會這麽好,不可能到哈佛大學去念書的。

  南方都市報:在中學的時候,你已經對植物學感興趣了嗎?

  胡秀英:我是鄉下人,在中學什麽都讀的,沒有興趣不興趣的。

  到金陵女大我才讀生物係,我本來進去是要讀物理學,因爲中學老師教物理學,我去讀以後,生物係的老師教得很有趣,我就換了。老師吸引學生。

  南方都市報: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老師呢?

  胡秀英:老師都是外國人,(大笑)因爲是教會學校。所以我逼著自己說英文,我不說英文我就沒有話說了。

  南方都市報:課余有什麽活動?

  胡秀英:我的活動很多。每個禮拜六我都不讀書(笑),到城牆上、山坡上到處走,得走三個鍾頭,就是不讀書(大笑)。所以現在身體還是蠻好。

  南方都市報:年輕的時候很喜歡鍛煉?

  胡秀英:體育場上都有我。打baseball(棒球)我接球,打棍球我是captain(領隊),凡是玩的都有我。

  留學哈佛沒花一分錢

  1933年大學畢業後,胡秀英本打算回鄉下的中學執教,但大學的植物學老師向她推薦當時擁有全國最大標本室的廣州嶺南大學。

  在嶺南大學讀碩士研究生期間,胡秀英師從莫古禮(F.A.McClure),同時擔任助教。由於她一直希望能找出是什麽中草藥,使她沒有像三位兄姐一樣死於臍風,所以在嶺南大學的第一項研究及畢業論文就是《中國之補品》。胡秀英取得碩士學位時,正值抗戰,1938年與母親到四川成都,任華西協和大學生物係講師(後升爲副教授)。在成都教學期間,胡秀英多次帶學生上川西雪山采藥。

  有一天,她在重慶九峰山發現一棵小紅果,綠葉高3丈的植物,疑是冬青(後證實非冬青)。結果她帶著標本到重慶中國科學院標本館做了3個月研究,並發現南京農學院標本館所展示的冬青標本,均無定名,於是按冬青權威專著一一鑒定。其後胡秀英寫下300篇有關冬青的論文並發表了《成都植物名錄》和《成都生草藥用植物之研究》,受到哈佛大學E.D.Merrill博士(在美國有“植物分類之父”之稱)贊賞。抗戰勝利後,胡秀英取得獎學金,到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南方都市報:讀完金陵女大,你就到廣州嶺南大學讀書了?

  胡秀英:是的。因爲讀完大學成績還不錯(笑),他們說你來,有個研究院,可以一邊教書一邊讀書。那就去做助教,讀學位,三年才念完。

  南方都市報:當時的嶺南大學學風非常好?

  胡秀英:是的。抗戰以前大陸的教會大學是頂呱呱的,讀完大學可以直接到美國去。

  南方都市報:你本來有沒有打算讀完就去美國留學的?

  胡秀英:我沒有想,讀完就打仗了,我就逃難了,逃到四川成都,那裏有個教會大學需要人教植物學,我剛拿到植物學的碩士學位,正合適。教了八年,在華西協和大學生物係。

  南方都市報:在華西協和大學的時候,要不要經常跑警報?

  胡秀英:當然。我的房子完全被炸毀,到朋友家裏住三個月。成都有條大河圍著城,那炸彈掉到河邊的房子上,把房子炸得幹幹淨淨。我帶著三個學生回家,想介紹給我的母親,我母親出來沒一會,我在當中,三個學生在後邊,炸彈來了,看一看一個學生死在旁邊。三個學生死一個,我母親天保佑,沒有受傷。

  南方都市報:那時的生活非常艱苦吧?

  胡秀英:艱苦得很。房子壞了,我自己找個梯子爬上去修,把瓦搬一搬弄好讓它不漏雨。什麽都做。我母親喂雞生雞蛋,我們就不必買雞蛋了。本來一百塊錢一個月的薪水,慢慢薪水不值錢,買九袋米,我一個人怎麽辦,請一個包車推到家,什麽事都辛苦。香港人不懂那個辛苦。

  南方都市報:抗戰勝利以後,你是怎麽會到美國哈佛大學讀書的?

  胡秀英:我英文好(大笑)。受英文好的福氣,在成都,很多國家的人都集中在這裏,有個國際婦女會,他們找我做會長,因爲我既懂中文又會說英文,我成了成都國際婦女會的會長。有美國的軍隊來聯合中國打仗,我們婦女會的人就聯合起來,請美國的軍官到家裏吃一頓飯,明白中國人的習俗,做一種交流。我就很忙,要聯合中國的家庭和外國的軍官。但是認識的人很多,就認識一個人回國到哈佛大學去,他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我請他把我的成績表、報名單帶到哈佛大學去報名。哎呀,真是神的恩典!整個的獎學金,所以我念哈佛大學沒花一分錢。全世界最好的大學,念了三年,沒花一分錢!

  致力研究中國植物

  胡秀英在哈佛大學女子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致力中國冬青的研究,是當時在美國唯一研究中國冬青的研究員。1949年獲博士學位和哈佛大學優秀學生獎,從此成爲冬青專家,在國際植物學界有“Holly Hu”之稱(Holly是冬青的英文名)。畢業後,胡秀英留在美國哈佛大學安諾樹木園從事研究工作,包括植物分類、植物地理及植物資源的利用。胡秀英爲當時全球僅有的7位從事野外采摘女植物學家之一,每天背著背囊,跋山涉水,到野外采集植物標本,還訪問了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的大植物標本館,查看中國植物標本。由於自己從中國農村到世界最優秀的學府工作,胡秀英深知求學機會難得,因此屢屢提攜後進,尤其是中國有志於植物學的年輕學者,不但自資安置多名年輕中國植物學者在哈佛大學深造,更熱心栽培中國植物學者,悉心傾囊相授。1957年,胡秀英受太平洋科學研究會的邀請,開始撰寫《中華食用植物》,同年獲得美國科學成就獎。

  南方都市報:在哈佛大學的博士生活很愉快吧?

  胡秀英:我年歲也不小了,那時我三十幾歲了,我想回中國做點事,所以書念得相當快。在哈佛大學三年拿到一個博士,哈佛大學以前沒有這個紀錄(笑)。

  南方都市報:本想念完書回國,後來爲什麽還留在哈佛大學?

  胡秀英:當然想回國,但是那時候回不來。中國的學生在美國,他們不準你回國。念完書,哈佛有一個植物園,他們給我一個工作,都是做中國的植物。1900年到1910年,他們到中國采了很多標本。我是一個中國人,他們叫我做,我只做中國的東西,不做外國東西。

  南方都市報:在哈佛大學的研究工作是怎麽樣的?

  胡秀英:我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做研究,寫幾本書,所以忙得很。我的老師看我沒有回家,第二天到我的研究室看我,忙得很,做整夜的工作。在哈佛大學工作也不容易,找到工作不比他做得好,他看不起你,比他做得好,他妒忌你。在外國工作還是不容易。

  南方都市報:你在哈佛大學一直都是研究中國的植物?

  胡秀英:哈佛有很多中國的植物,我只做中國植物。

  南方都市報:什麽時候發現冬青的?

  胡秀英:我的博士論文是研究冬青,我拿給你看一看。(在書櫃中取出博士論文)我1948年完成的,1950年成書。冬青這種植物很有用,中國用來做藥,做成“三冬茶”,含三種冬青。

  南方都市報:你在哈佛大學時交的中國朋友多不多?

  胡秀英:不多,沒有什麽中國朋友。忙得很,哪有交朋友?禮拜天做禮拜。

  南方都市報:你跟你先生徐明遠是在哈佛大學認識的?

  胡秀英:對,我們在哈佛結婚的。他是醫生。他留學英國,後來到哈佛醫學院。

  南方都市報:你有孩子嗎?

  胡秀英:我沒有小孩。我結婚很晚,三十幾歲才結婚。

  南方都市報:在美國還有什麽親戚?

  胡秀英:我有一個哥哥,哥哥有兩個兒子,有五個孫子,都在美國。都是到我家裏讀書,讀中學、讀大學,讀完以後他們就找了工作,做了美國公民。我的家現在是在美國,我也是美國公民。

  南方都市報:你在美國生活習慣嗎?

  胡秀英:美國不是我們中國人住的地方。在美國,家在鄉下,家裏有三部汽車,兩夫婦一人一部汽車,去工作的時候,把汽車開到火車站,放在那裏,坐火車去上班,回來到火車站把汽車開回家,忙得很。大家吃了飯,睡覺了,見不到人,所以我不回美國了。美國不是我們養老的人住的地方。

  “三冬茶”突破涼茶傳統

  1967年時,香港政局不穩,很多教育界人士離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生物係正值鬧教授荒,紐約基督教大學基金總會代表芮陶庵博士夫婦(Dr.Andrew T.  Roy)寫信力聘胡秀英出任植物學高級講師,她毫不猶豫便答應下來。1968年,胡秀英正式赴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任高級講師,教授普通植物學、植物分類學,並做野外采集考察。胡秀英積極推動中文大學的中藥研究與發展,在1970年代促成“中藥研究中心”的建立,其中“三冬茶”研究計劃,用茶內含有的三種冬青科植物對抗傳染病感染,突破涼茶傳統。胡秀英課余踏遍香港山頭,采得標本2.4萬份,分送北京、哈佛、密蘇裏及丘園。其間往返哈佛大學六次,鑒定收錄了9000種香港標本。1971年,胡秀英一手建立香港中文大學生物係植物標本室,標本大部分由她親自采集而成,又與內地和世界各地的標本室或植物研究所進行交換計劃,彼此交換當地土生土長的植物標本或發表的植物研究書籍。同年,胡秀英獲得美國生物學優秀工作獎。

  南方都市報:在哈佛大學做了那麽長時間的研究之後,怎麽會到香港來?

  胡秀英:1968年,香港的形勢不好,很多老師離開香港到歐洲、美洲去,崇基學院教植物的老師離開了。學生又沒有念完,崇基學院的外國教授問我能不能來幫忙,我給我哈佛的上司說謊:“我要去香港。”“你去香港做什麽?”“我采標本。”(大笑)香港那時候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人到香港采標本,容易,我是中國人,合適。我就到了這裏,禮拜一二三四教書,禮拜五六日采標本。我采了24000套標本,建設這個標本館。我沒有來,沒有這個標本館,所有的書籍都是我本人的,給了中文大學。這個標本館就是我的實驗室。

  南方都市報:來了香港中文大學之後,你在哈佛大學那邊還有教職嗎?

  胡秀英:我采的標本給哈佛。(大笑)我沒有離開哈佛,我的辦公室仍然在哈佛。

  南方都市報:香港每一個有植物的地方你都走過了?

  胡秀英:高山,海邊,湖邊。香港我沒有沒走過的地方。年輕的時候有力氣,運動家。

  南方都市報:發明“三冬茶”是怎麽回事呢?

  胡秀英:因爲只有冬青在冬天可以生活,所以大家相信能在寒冷的天氣生活的植物就可以治病。我研究用三種冬青做涼茶,把研究的結果做出來,向政府注冊,只有從政府拿到執照才能做,所以這“三冬茶”就出名了,這個“三冬茶”的執照賣了一百萬元,這一百萬元給崇基學院做獎學金,我心裏舒服(笑)。

  南方都市報:“三冬茶”對人體的作用是什麽?

  胡秀英:它是涼茶,中國人喜歡喝涼茶,身體健康,是保健的東西。香港人到處都喝啊。你想看看冬青嗎?

  南方都市報:當然想看看。

  胡秀英:(帶記者到實驗室)所有的香港冬青,我都可以給你看看。這裏面的標本凡是綠色封面的都是香港的,紅色的都是內地的,黃色的是世界別的地方的。這是冬青,這個在香港的,冬青綠的,果子紅的,好看。

  南方都市報:冬青在歐洲是做什麽用的?

  胡秀英:沒有食用的,只有香港把它做茶。外國人聖誕節的聖誕樹就是冬青(笑)。美國有從中國運去的冬青,所以美國南部冬青會,年年聚會,請我去演講。

  南方都市報:除了研究冬青之外,你還研究了很多香港的植物。

  胡秀英:所有的標本都是我親手采集的,都是我研究的。研究發明是很小的地方,擴大是很大的地方。整個的標本館,所有的書籍,大都是我慢慢從哈佛搬過來的。

  南方都市報:你寫了很多關於香港植物的書。

  胡秀英:那多了,你看一看。(走到書架前,取出書)各種不同的論文,差不多兩百種。這是一個專著,是在哈佛時寫的。這是美國的雜志,我是advisor(顧問)。這是植物學的論文。這是雲南的一個畫家,他在那裏畫,後來到哈佛,他提供的圖,我寫的文字。

  入選“傑出華人係列”

  1975年,胡秀英在香港中文大學榮休之後,除擔任哈佛大學榮休高級研究員外,還擔任中文大學生物係名譽高級研究員、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榮譽講座教授等職。退休後,胡秀英以不支薪的方式繼續研究工作,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野外采集、壓標本、寫作等,行蹤遍及世界各地。多次回內地講學訪問,走遍全國東南西北一萬六千多裏路。她還特別購買了60萬粒西洋參種子,送給黑龍江省植物園,成爲中國引種西洋參的開端。1984年,香港名中醫陳存仁邀請胡秀英爲其鑒定中藥。她利用哈佛大學植物資料和哈佛燕京圖書館的中文書籍,爲陳存仁的著作《中國藥學大典》中七百余種中藥鑒定名稱,依中文拼音排成有科學名稱後和中英對照的藥物詞語,編成案頭常用詞彙。而後,胡秀英把二千余種藥物用中文、拉丁文和英文編成《中藥詞彙》一書,被視爲對中醫藥界重大貢獻,拓展了中醫藥界邁進世界之路。1992年,全美冬青學會以“胡秀英”命名一個卓越貢獻獎。2001年,美國哈佛大學將胡秀英編著中國植物志所搜集得來的資料文獻,制成158,844張卡片,稱爲Hu Card,並放在互聯網上,讓全球學者參考。2001年,胡秀英獲頒香港特別行政區銅紫荊星獎,爲香港電視節目“傑出華人係列”中唯一女性。

  南方都市報:在香港做研究之外,你在內地的仙湖植物園、華南農業大學等都有任顧問和教學?

  胡秀英:仙湖的開園我是顧問,現在我老了,我不做了。

  南方都市報:廣州的華南農業大學你去得多嗎?

  胡秀英:我是honor professor(榮譽教授),我在那裏教過書。

  南方都市報:你在中文大學的學生現在教書的多不多?

  胡秀英:以前的學生,現在代替我教書的,畢培曦比我聰明,是全班最聰明的學生。現在是生物係教授,教植物學。

  南方都市報:今年春天中文大學給你做一個慶祝活動。

  胡秀英:100歲的時候,做一個大的party,所有來的人簽名。生日的聚會,有兩百多人。在圖書館做一個圖片的展覽,但是圖書館的事,我沒有負責。他們把我的書拿去。

  南方都市報:你經常在學校組織學生去考察森林嗎?

  胡秀英:學生有功課,他們的功課不是我決定的,是政府決定的,學生忙得很,所以不能帶太多學生出去。一學期出去一兩次差不多了。

  南方都市報:你去山裏采集植物標本時的習慣是怎樣的?

  胡秀英:我不帶水,吃的帶一點,也不帶多少,吃飽喝足做一天,要到山上去。工作累了就回來。回來還不能玩,采標本後要壓起來,壓起來後要封起來,要烘幹,訂起來放在標本館裏。所以回來還是有很多事,生活不容易啊。不能很多人過這種生活。

  南方都市報:現在你去森林還多嗎?

  胡秀英:我現在什麽都不做,就悶在屋子裏做研究。

  南方都市報:你現在主要研究什麽?

  胡秀英:我在寫中文大學的棕樹。你看見好多地方有一行棕樹。

  香港沒有棕樹,中國沒有棕樹。所有的棕樹都是從外地運來的。

  南方都市報:你在國際上發表了很多論文,在國際上也是很有影響的。

  胡秀英:我去意大利開會。開完會,我的朋友說我們去吃中國餐,我說好。到中國店子裏,點菜的人說:“你姓胡。”“你怎麽知道我姓胡?”對方說我在電視看過你,“傑出華人係列”。可以做“傑出華人”也是一個榮譽。 



來源: 南方都市報 作者: 李懷宇
發表於 2007-8-19 00:25:26 | 顯示全部樓層
佩服她專注於植物學分類研究,但這涼茶,畢竟不是她的專長,缺乏中醫的思維,我只能說弄得像四不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5-20 00:57 , Processed in 0.0512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