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270|回復: 0

[分享] 八大宛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6-28 11:59: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看到一則資料,略整理後與大家分享:

河南南陽位於東經110°58′~113°49′,北緯32°17′~33°48′,地處中國的腹心地帶,北靠伏牛山,東扶桐柏山,西依秦嶺,南臨漢江,為三面環山,南面開口的盆地,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境內平原、丘陵、山區各占1/3,年平均氣溫14.4~15.7℃,降雨量800~1200mm,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大陸半濕潤氣候。地形的立體性和氣候的過渡性,使南陽成為南北動植物兼有的天然藥庫。境內中藥資源2356種,占全國的21%,儲量2.5億公斤。其中藥用植物1983種,隸屬於21目127科779屬;藥用動物197種,隸屬於51目126種;藥用礦物47種,其他類29種。
  南陽中藥材自古品性優良,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經方用藥主要選自南陽道地中藥材。山茱萸、辛夷、桐桔梗、裕丹參、半夏、杜仲、唐梔子、天麻為南陽中藥材八大名產,無論古代本草記載或現下種植情況以及品種質量,均可稱為南陽道地中藥材,故稱“八大宛藥”。

  1.山茱萸
  山茱萸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肉。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氣候,野生於溪谷兩旁林蔭下、山麓及盆地邊緣,宜栽培於排水良好、上層深濃的沙質壤土。藥材以肉濃,柔軟,色紫紅者為佳。主要含山茱萸  、馬錢  等  類及熊果酸、沒食子酸等有機酸類,《中華民眾共和國藥典(一部)》(2005版,以下簡稱《藥典》)規定,山茱萸中馬錢苷的含量應≧0.6%。
  南陽的西北部地處秦嶺褶皺帶伏牛山南麓,山間樹下瀑布飛濺、溪水潺潺,十分適宜山茱萸的生長。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已有應用山茱萸的記載,清代及民國時期南陽產的山茱萸更是馳名京廣,解放后又得到空前發展,其中西峽縣尤為突出。特殊的地理環境使西峽山茱萸不僅產量大,2004年年產量約450萬公斤,占全國總產量65%以上;而且品性優良,個大、色紅、肉濃、柔軟、味酸、藥味濃,其中馬錢  的含量達1.39%,符合《藥典》標準。2001年西峽被國家林業總局授予“中國名特優經濟林──山茱萸之鄉”,2003年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列為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品種,西峽縣太平鎮、二郎坪鄉優質山茱萸規範化種植基地已於2004年透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GAP認証。

  2.辛夷
  辛夷為木蘭科落葉喬木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的花蕾。喜在溫暖、乾燥的向陽山坡生長,宜栽培於疏松肥沃、含腐殖質多的沙土地。藥材以完整、內瓣緊密、無枝梗、香氣濃者為佳。主要成分為揮發油,包括d-松油二環烯、桉油精、胡椒酚甲醚和柑醛等;還含有木蘭脂素、辛夷脂素等木脂素類成分。《藥典》規定,辛夷中木蘭脂素的含量應≧0.4%,揮發油應≧1.0%。
  南陽南召縣處於暖溫帶與亞熱帶交匯區,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河流縱橫,適宜辛夷生長。南北朝《本草經集注‧草木上品》曰︰“辛夷,味辛,溫,無毒。主治五臟身體寒風,風頭腦痛……今出丹陽近道,形如桃子,小時氣辛香,即《離騷》所呼辛夷者也。”《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曰︰“丹陽,丹水之陽也,在今河南丹水之南。”即今南陽一帶。另據南召縣志記載,辛夷“元明之間,廣為栽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在伏牛山南坡,至今仍保留有500年以上的辛夷天然植物群落,不少地方可見到200年以上的大樹。目前南召種植面積已發展到30多萬畝,掛蕾面積已有10多萬畝,年產量達350萬公斤,總產量占全國的40%,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素有“天下辛夷第一縣”之稱,2000年被國家林業總局授予“中國名特優經濟林──辛夷之鄉”。南召辛夷色澤鮮豔,蕾形端正,鱗毛整齊,芳香濃郁。其中木蘭脂素的含量≧0.4%,符合《藥典》規定標準。2003年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列為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品種。

  3.裕丹參
  丹參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及根莖。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怕旱、怕澇,野生於向陽山坡草從、溝邊、路旁或栽培於丘陵、台地。藥材以色紫、條勻、質堅實、無斷碎條者為佳。主要含丹參酮、丹參素、丹酚酸、維生素E等。《藥典》規定,丹參酮IIA含量應≧ 0.20%;丹酚酸B含量應≧3.0%。
  南陽方城縣古稱“裕州”,位於南陽盆地東北隅。地處北亞熱帶與南暖溫帶、桐柏山脈與伏牛山脈、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南陽盆地與黃淮平原、華北地台與秦嶺地槽分界線上,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和良好的土壤條件,加上複雜多樣的小環境、微生物群落,適宜多種藥用植物生長。丹參在方城種植已有2000余年歷史,在歷代本草著作中均有記載。如三國魏‧吳普《吳普本草》曰︰“丹參,一名赤參,一名木羊乳,一名卻蟬草……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陰。”梁‧陶弘景進一步指出︰“丹參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桐柏山乃淮水發源之山,非江東臨海之桐柏也。”即方城所在的桐柏山脈。2004年方城丹參種植面積3萬畝,產量達900萬公斤,占全國總產量的30%。方城丹參主側根直徑均勻,根長微彎曲,色澤紫紅,皮質層濃,斷面呈放射性菊花狀。經農業部產品性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其中丹參酮IIA含量為0.60%~0.66%,丹參素含量為2.4%,丹酚酸B達6.7%,均符合《藥典》標準。2003年已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列為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品種。目前,GAP認証工作已經開始。

  4.桐桔梗
  桔梗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的乾燥根。喜氣候溫暖濕潤,陽光、雨水充足的丘陵地區,野生於低山荒坡草叢、林緣、灌叢及丘陵草甸處。栽培宜陽光充足,土層深濃,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的夾沙土或腐殖泥沙土。藥材以條粗、潔白、體質堅實、味苦者為佳。主含桔梗皂  ,總皂  水解得到桔梗皂  元、遠志酸和桔梗酸。《藥典》規定桔梗中總皂  含量≧6.0%。
  南陽桐柏縣是桔梗的道統產區,有“桔梗之鄉”的美譽。桐柏山是千裡淮河的發源地,處於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年均氣溫15℃,降雨量1149.8mm,無霜期245天。境內河流縱橫,以淺山、丘陵為主,山、丘、平原相間分佈,對桔梗的生產非常有利。南陽縣志有醫聖張仲景來桐采藥、醫治病猿的記載,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經方中應用桔梗達10余次。《辭海》載︰桐柏縣“多藥材”,而桔梗則是桐柏縣藥材的代表。目前,桐柏縣的桔梗種植面積達5000畝,產量100萬公斤。藥材外部潔白,菊心明顯,個大質堅,被列為上品,其性狀特點頗似人參,有“桐參”之美名。經南陽市藥品檢驗所檢測,桐柏桔梗中總皂  含量為10%,符合《藥典》標準。

  5.半夏
  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Breit.的塊莖。喜溫暖濕潤氣候,野生於丘陵、山地的陰濕環境,多在農田與糧、棉等作物伴生。藥材以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河南是我國近代半夏道地藥材產地之一。《中國道地藥材》認為︰“半夏歷史上以齊州、湖北所產為道地,近代以河南、山東所產為道地。”實際上,出生於河南南陽的張仲景在東漢時期已把半夏作為常用中藥,在其《傷寒雜病論》經方中應用半夏達50余次。
  南陽唐河縣是河南半夏的主產區。唐河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極適宜該藥材生長。目前該縣已建起半夏育種基地200畝,生產基地2000畝,劃定野生撫育采收基地2萬畝,年產唐半夏藥材400多公頓。唐河所產半夏於2005年6月經河南中醫學院藥學院鑑定,認為其“個大均勻、色純白、質地堅實、粉性足,質優”。

  6.杜仲
  杜仲為杜仲科落葉喬木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乾燥樹皮。在我國分佈很廣,山區、丘陵、平原、盆地及高原都有生長,但從生長情況看,則以低山、丘陵及平原生長較好。藥材以皮濃塊大,去淨粗皮,外面黃棕色,內面黑褐色而光,斷面絲多者為佳。
  南陽地處亞熱帶北部邊緣,有南北氣候的特點,具有適宜杜仲生長的自然條件。南陽生產杜仲歷史悠久。漢魏《名醫別錄》載︰“杜仲……生上虞及上黨、漢中。”陶弘景釋︰“上虞在豫州。虞,虢之虞,非會稽縣上虞縣也。”《本草崇原》亦曰︰“杜仲……杜字從土,仲者中也,此木始出豫州山谷,得中土之精,《本經》所以名杜仲也。”南陽及周遭一些縣,古屬豫州,是杜仲的道統產地。
  鎮平縣為南陽杜仲的主產區,目前種植面積達1.4萬畝,約2千萬株,年產杜仲皮215公頓,杜仲葉1100公頓。所產杜仲加工后張大、皮細、肉濃,不但橫斷面膠絲綿長,而且縱斷面也富彈性膠絲。

  7.唐梔子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實。喜溫暖氣候,能耐旱,不耐寒。在陽光充足的環境裡生長,植株矮壯,結果多。藥材以個小、完整、仁飽滿、內外色紅者為佳。主要有效成分是梔子  、去羥梔子  、藏紅花素、藏紅花酸等,《藥典》規定,梔子  的含量應≧1.8%。
  南陽屬於亞熱帶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而南陽唐河縣地處南陽盆地與桐柏山余脈交接的過渡地帶,地表貧瘠,植被較差,但陽光充足,非常適宜梔子生長。張仲景經方中應用梔子有12次之多。我國古代本草中亦有關於梔子產於南陽的記載,如漢魏《名醫別錄》載︰“梔子……一名越桃,生南陽。九月采實,曝干。”說明南陽自古就是梔子的主產區。目前唐河梔子種植面積10萬畝,占全國面積的40%。唐河梔子個小、完整、仁飽滿、內外色紅,氣微,味淡微酸,品性優良,其中梔子  含量為6.96%,符合《藥典》規定標準。

  8.天麻
  天麻為蘭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塊莖。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佈。天麻的生長髮育完全倚賴於侵入自身體內的密環菌菌絲提供營養,屬異養型植物。喜涼爽、濕潤環境,怕凍、怕旱、怕高溫,怕積水。宜選腐殖質豐富、疏松肥沃、土壤pH5.5~6.0,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栽培。藥材以質堅實,一端有棕紅色干枯芽苞,俗稱“鸚哥嘴”;另一端有自母麻脫落時遺留的圓臍形瘢、表面有點狀斑痕組成的環紋者為真。以個大,色黃白,質堅沉重,斷面半透明、有光澤、無空心者為佳。主要成分為天麻素(天麻  )、天麻  元、香莢蘭醛等。《藥典》規定,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應≧0.20%。
  南陽西峽縣位於南陽盆地溫暖半濕潤區的西北部,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均降水量在557.3~1251.1mm之間,雨量充沛,植被較好,涵養水分,空氣濕度適中,年均相對濕度為69%。土壤多為弱酸性,有疏松、肥濃的腐殖質層,有機質含量較高。天麻古代即有產於豫南一帶的記載。宋‧唐慎微《証類本草》曰︰“赤箭(即天麻)味辛,溫……生陳倉川谷、雍州及泰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清‧王翃《握靈本草》雲︰“天麻,今汴東西湖南淮皆有之。”少室,乃河南嵩山的別稱;南淮,即今河南汝南一帶。目前,西峽及毗鄰的內鄉、南召已成為天麻重要生產基地,尤其是西峽的天麻最為著名,在近年價格走低的情況下,仍種植900多萬穴,年產量保持在1200萬公斤左右。西峽所產天麻呈長橢圓形,扁縮彎曲,表面黃白色,有橫環紋,頂端有殘留莖基或紅黃色的枯牙,末端有圓盤狀的凹臍形疤痕;質堅實,半透明,斷面角質,牙白色。2001年經農業部參茸產品性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天麻素含量為1.0%,符合《藥典》規定標準。
  綜上所述,南陽的氣候特點非常適宜山茱萸、辛夷、桔梗、丹參、半夏、杜仲、梔子、天麻的生長種植,這些藥物在我國古代均有南陽生產或應用的記載,且現下的種植規模、產量大多居於全國前列,有的已透過GAP認証,品種質量無論外觀或《藥典》規定成分的檢測結果,均堪稱上乘。故稱“八大宛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2-27 21:11 , Processed in 0.03903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