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18664|回復: 25

[原創] 讀易紀要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4-3 19:4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斷斷續續地讀「周易」已有一段時間
未來的日子將會不定期把讀易的小小領會打出來
分享心得之餘也好督促自己讀經
功力有限
有錯請指正





目錄:

《繫辭上傳》第一章之一   -2樓

《繫辭上傳》第一章之二   -5樓

《繫辭上傳》第二章(初版)  -9樓

《繫辭上傳》第二章(二版)  -17樓

易學補充之一        -18樓

[ 本帖最後由 小然 於 2007-4-9 05:55 PM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30 收起 理由
Kevin + 30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4-3 20:45:07 | 顯示全部樓層
根據老師的指點
我讀周易是先傳後經的
因此分享也會依此順序
由繫辭開始

===================
《繫辭上傳》第一章之一


《繫辭上傳》第一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引文中紅字部分是這個天地宇宙的本體,天地卑高是客觀地存在的,因此無論人類加以怎樣的稱呼,也不會改變其本質,因此我們稱之為「第一義」。

第一義的存在是肯定的,要了解第一義可以透過觀察,不過道隱於榮華,第一義總是容易被俗見蒙蔽的,於是人便發明了另一種東西來描述第一義,這就是語言,乾坤、貴賤、剛柔都是描述第一義的語言,而易卦,亦是語言的一種。

雖然易卦等等的語言可以描述第一義,但它們始終不等於第一義,只是第二義。我們固然要靠第二義了解第一義,但同時必需緊記,第二義只是人為的東西,絕非等於天地本身。

引申出來
第一義既然是本體
自然可以衍生出無數第二義
例如「橙」本身是第一義
卻可以衍生出「橙是圓的」、「橙是甜的」、「橙是香的」等等第二義
各種第二義看起來互不認同
但其實內裡並無矛盾

補充一點
我這段說話也只是第二義
其實任何說話都只可以是第二義
這亦暗合了「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

[ 本帖最後由 小然 於 2007-4-9 05:56 PM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7-4-3 20:48: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來只打算說一點話
豈料一打便停不了手


不過只幾句易傳便帶出這麼多道理(其實我說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又能印證道德經
足可見周易之博大精深

===========================


乜變左精華架
好大壓力喎

[ 本帖最後由 小然 於 2007-4-4 12:17 AM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7-4-4 15:40:06 | 顯示全部樓層
補充一點
上述的第一第二義論看似與西方哲學的本體論相似
但其實是有分別的
本體論說的是語言直接對應存在
而第一第二義論中語言只是對存在的一種描述
作為一個描述,語言可以是片面且不完全的(取決於其完善程度)
例如「橙是香的」這個描述是正確的,但不完全
此點非常重要
 樓主| 發表於 2007-4-5 01:19:13 | 顯示全部樓層
《繫辭上傳》第一章之二


繫辭上傳.第一章曰:「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此段相對簡單,說的是陰陽二氣相交而成萬物,以至日升月落,春來秋去,都是陰陽二氣互生互化而成。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此兩句多有不解,眾說紛紜,暫且放下,日後再回顧。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首兩句是指天道的特性,說的是陰陽轉化之理本是容易了解的。

可是如果天道之理容易了解,為甚麼現在的人都不能體察它呢?我會說這是因為凡人俗念太多,只見其運動卻不思考運動背後的規律,例如我們知道把一個足球拋上天空的話,足球必定會上升到頂點再跌下來,我們看到了這個現象,卻沒有想到這是至陽一陰生(太陽生少陰)的道理,同樣的陰陽轉化規律其實無處不在,而人亦有順從天道運行的傾向,因此說「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這幾句說的是人只要順從天道運行、陰陽轉化,做事就可以取得最大成效,其觀點與道家「庖丁解牛」之說多有相似。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這兩句說的是易雖然只是論說陰陽轉化,卻已經包含天道。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眾書多把此兩句解作「人只要順應天道,就可以與天地並立。」
我卻認為此說多有不妥,或可解為「只要順應天道,就可在這大千世界出現並存在,取得一位,成萬物之一。」
因為人不可長生,生極便要亡,此亦為天道,即使人如何跟隨陰陽轉化之理生活,也只可以延長生命,不可能免卻死亡,以人比天地,實有不智。

引伸
既承陰陽之氣而成物,就要依從陰陽之理,有生就有死,有存在就有滅亡。
既然如此,即「有」就不可長存,哪麼怎樣方可以不滅呢?
要不滅,唯一方法是不存在,此無極也。
無極者,既無生,又何來死?

[ 本帖最後由 小然 於 2007-4-9 05:56 PM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7-4-5 01:30:5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來用文字講述一次真係會啟發到自己更多野
無極之說都係寫寫下先聯想到
發表於 2007-4-6 17:40:29 | 顯示全部樓層
小然,你說的老師是誰呀?
 樓主| 發表於 2007-4-6 22:32:50 | 顯示全部樓層
是一位網上的前輩
我稱呼教我東西的前輩都是用先生、老師這些尊稱的

你對易經有興趣嗎?
可以PM我交流交流啊
 樓主| 發表於 2007-4-6 23:11:54 | 顯示全部樓層
《繫辭上傳》第二章(初版)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

此幾句中甚簡,說的是周易的生成,「聖人」設八卦、六十四卦,觀察萬象而寫下卦辭爻辭、書明何吉何凶,以六爻的剛柔變換而顯示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此亦甚易,前兩句指卦辭中吉凶悔吝等字的含義,這是對人而言。後兩句指六爻剛柔變化亦可代表天地運行變化。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此兩句是對應上幾句的,三極之道是指天地人三才變化,六爻之動是六爻的陰陽變換,上幾句說了六爻既顯示了人和,也顯示了天時地利,所以說六爻之動就是三極之道。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這幾句也不難,說的是人應如何理解、運用易學。值得留意的是,「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這幾句說明了易理跟一般哲學不同,哲學普遍是可以單靠一個人的思考去印證發展的,例如西方的懷疑論、唯心論、中國的相對主義等等,但易理卻需要與萬象印證,而且印證得愈多愈好,此亦為易理的一個特別之處。

「是故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這是說如果人依從易理,行事就可無住而不利,不過我認為此句多有誤導,我們要依從的,是天地之理,易理只是其中一個表達方式,慎之慎之。

[ 本帖最後由 小然 於 2007-4-9 05:57 PM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7-4-6 23:13:10 | 顯示全部樓層
此章無甚可說,所以不長。以後的篇章也不會做語譯的工作。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2-26 05:24 , Processed in 0.0658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