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3725|回復: 2

中醫困境與文化之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1-29 12:32: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06-11-29 08:57:00“取消中醫”風波漸息,但由此而起的“中醫存廢之爭”,引發了人們對當前中醫困境的關注。關於如何振興中醫,人們開出種種“處方”:為中醫立法、加大政府投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等。這些當然都對,但有個重要的方面卻容易被忽略:中醫的困境,緣於中醫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貧瘠了。振興中醫,不可忽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播。  

  中醫是醫學,也是文化,它植根於傳統文化的土壤,具有明顯的民族性、地域性。中醫產生於長期養生治病的實踐,但當其在兩千年前從經驗醫學上升為理論時,借助了當時的哲學、天文學、農學等成就,采取了“取類比象”的方法(同類事物具有類似屬性),被賦予了本民族文化的內涵。比如,中醫把人體看作一個小自然,自然界的規律也體現其中,所謂“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經絡氣血”、“寒熱溫涼”等。  

  正是由於其自成一體,在今天一些人看來,中醫理論“費解”,但這並不妨礙中醫解決現實中的醫學難題。時至今日,在病毒感染性疾病、各類慢性病、功能障礙性疾病等治療和養生保健等方面,中醫仍具西醫無法取代的優勢。中醫四診的“主觀性”特征,也不妨礙優秀中醫的准確診療,還因“簡、便、廉”等優勢深受群眾喜愛。可以說,那種將中醫困境完全歸咎於其自身“缺陷”的觀點,如同將一棵大樹的枯枝敗葉,歸咎於樹自身有“病”,卻忽略了樹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環境因素。  

  其實,自19世紀末部分國人主張“全盤西化”以“強國”時,中醫的困境就已開始。進入20世紀以後,一些尋找中國落後挨打根源的知識分子,將包括中醫在內的傳統文化視為腐朽沒落文化的代表,不加區分地踏在腳下。“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中醫不科學”等矯枉過正的言論,就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背後則是東西方文化的沖突。  

  此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代中國人,接受西方科學文化多,對傳統文化反而日漸陌生。比如,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弱化,使得以傳統文化為根基、以古文為載體的中醫理論,對多數民眾無異於“天書”。加之,近代以來持續不斷對“中醫科學與否”的爭論,使越來越多的國人對中醫產生懷疑甚至抵觸。從民國時期“廢止中醫案”、新中國初期中醫藥走過“彎路”,到目前的“取消中醫”簽名,均可看出這種陰影。  

  因為要時時面對“不科學”等質疑,中醫被迫處於“自我辯護”的窘境,尋找著各種“客觀的”證據,到頭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影響,日益被動。不僅中醫,其他傳統文化的命運也大抵如此,前段時間國學的爭論就是典型一例。  

  一種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必須以大多數國人的認同為前提。同樣,中醫的傳承和發展,有賴於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廣泛認同。中醫的困境,一方面是後人創新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是文化的困境。當國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多了,傳統醫學的道理深入人心了,中醫生存的文化土壤會逐步恢復,中醫界將不再疲於“自我辯護”,重拾自信,更專注於怎樣繼承和發揚好中醫“國粹”。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復興優秀傳統文化,是當前的一個緊迫任務。  

  (來源: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王淑軍)
發表於 2006-11-30 19:18:24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只是感慨: 為什麼中國的文化要在國外才能被發揚光大? 為什麼在國外,人們正在轟轟烈烈的研究中醫,中藥,針灸之際, 國內卻有'取消中醫'的口號? 身為炎黃子孫, 除了擁有黃皮膚,黑眼珠之外,還有什麼?
發表於 2006-12-3 16: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些人做事都有個”目的”,也許是中醫影響了一些人的利益,也許是人家沒有遇過真正的中醫,也許是口事心非,太多太多的也許,總之一笑置之吧,中醫存留了過千年仍深受重視信頼,是打不倒的,怕就怕有些絕巧及思維慢慢退色失傳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5-15 19:40 , Processed in 0.0615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