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2924|回復: 1

男人小心憂鬱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0-31 20:07: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憂鬱症經常被視為女性化疾病,其實有不少男人受憂鬱所困,近年來,愈來愈多醫師發現,有些男人並非以「綿羊型」退縮症狀呈現,而是「豺狼虎豹型」。

   

  
還記得電影《老大靠邊閃》劇中那位罹患憂鬱症的黑道老大嗎?在第二集中,黑道老大為了逃出監獄,故意裝瘋賣傻,試圖要心理醫師把他帶出來,沒想到心理醫師因為喪父,竟也得了憂鬱症。

   

  
憂鬱症常被貼為屬於女性疾病,現實生活中,其實有不少男性有憂鬱傾向,甚至憂鬱症,卻經常受到忽略。

   

  
雖然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女性憂鬱症者約為男性的兩倍,卻已有不少精神醫學專家分析,或許女性患者真的比男性多,但也可能是男人不願承認、出面求助,導致檯面上的數字較少。

   

  
研究男人憂鬱症多年,家庭治療師李爾在美國心理學會(APA)年會中提出,大約近7成男人未被診斷出來,「男人慣以其他行為掩飾,」李爾稱之為「隱藏式憂鬱症」。

   

  
尤其台灣男人,注重面子,將精神科視為軟弱、羞恥的象徵,隱藏式憂鬱症的男人可能不少。

   

  非典型憂鬱症狀

  
退縮、孤立、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失去興趣,是我們熟知的典型憂鬱症狀。近年來,愈來愈多醫師發現,有些男人並非以「綿羊型」退縮症狀呈現,而是「豺狼虎豹型」。

   

  
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任、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林為文觀察,男性憂鬱症和女性最大不同在於,男人非常容易生氣,經常以酒精、藥物濫用掩蓋憂鬱情緒,「很多男性都是因為酗酒被帶來。」

   

  
除了易怒、酗酒、藥癮之外,有的人會以工作狂、一點小刺激就抓狂、摔東西、狂賭、衝動行為像是開快車,這些狀似男子氣概的症狀表現,反而使自己、家人或家庭醫師,受到矇蔽。更有甚者,許多家暴問題也與憂鬱症掛勾,潛在患者隱藏在社會各角落。

   

  
30多歲的謝恭銘從事美術設計,三年多前感情受創,心情嚴重低落。他不言不語獨自埋首工作,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直到有天起床看鏡子,才發現自己面無表情,好幾個星期都沒有笑過了,這才明瞭,想藉工作找情緒出口,根本無效。最後求助精神科,服用抗憂鬱藥物穩定情緒。

   

  
相較於女性較願意透過姊妹淘聊天訴苦解鬱,男人不太往內看待情緒變化,即使聚眾聊天,話題多與工作、政治、國家大事有關。累積久了,情緒堆在心底,形同「悶燒鍋效應」。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憂心指出,情緒悶燒到一定程度,得找出口流洩,「可能找生理,也可能從心理。」生理出口,常見的是消化性潰瘍、心臟血管疾病,至於心理,即憂鬱症。男人多半一直撐,撐到不行,再以極端方式爆發出來。

   

  
曾經有位個案,45歲,形象佳,好丈夫、好爸爸,全家人的開心果。有段時間家人發現他變得不愛搞笑,不太說話,有失眠現象,以為他得了重感冒,不以為意。

   

  
直到一次喝了酒,情緒失控,大呼小叫說自己好累,好辛苦,想死,問窗戶在哪,用頭去撞牆、咬舌頭,自殺企圖相當強烈,被緊急送來醫院,最後住進精神病房。家屬們十分訝異過去的好男人怎麼變成這樣,心理上無法接受。

   

  
經過診斷治療,抽絲剝繭,治療的醫生逐漸掌握病因,「他平常有苦不說,自認是一家之主,應該頂住這片天。」沒想到會錢被倒、債務糾紛連環扣,情況日漸惡化,無助又不敢求助,不想家人擔憂,只好往內壓抑,本想藉喝酒紓解,卻愁上加愁,最後如火山般爆發。

   

  
男人受傳統價值束縛,被要求堅毅、強壯,扛起社會家庭責任,成就取向很高,總希望扮演保護者角色。

   

  
別說找人傾吐了,即使身體發出警訊,胸悶、胃痛、失眠,也視若無睹,深怕被當成弱者、懦夫,有損顏面。擔任銀行經理的陳海華曾經連續失眠一個月,他寧可租一堆光碟片,看到天破曉,眼睛累了,才小睡片刻,上班,也不肯正視自己的問題,弔詭的是,他卻勤於陪妻子上精神科治療憂鬱症。

   

  男人為何會得憂鬱症?

  
精神醫學有個三角模型,解釋致病機轉與治療模式:生物(體質)─心理(個性)─社會(環境)(bio-psycho-social),彼此交互作用。

   

  
目前醫學界關於憂鬱症真正病因仍存有許多假說: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尤其血清素、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失衡,腦神經細胞發育不全與退化、腦部受損、細胞自殺機制啟動過早、長期用藥、基因遺傳、壓力荷爾蒙作祟等等。

   

  
「憂鬱症真正原因還不是很清楚,男性比較常見的,多半有個外在挫折,」林為文從社會環境因素解釋。失業、經濟受挫、中年危機、空巢期、未妥善規劃退休生活、失落感,再加上逞強、壓抑使然,男人極易否認得到這種「不光榮的疾病」,能撐就撐。

   

  
林為文昔日同學,長期失眠、脾氣不穩,輾轉得知林為文在三總精神科之後,在太太強力督促下前往求診。一診斷,果然是憂鬱症,症狀竟已長達十年之久。更難以置信的,他拿了藥回去,光考慮要不要吃藥,又是一陣猶豫。

   

  
當憂鬱沮喪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經年累月,內心充滿悲情絕望,找不到出路,自殺儼然成了唯一出口。

   

  
去年,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中,男性自殺名列第9(女性第10名),細分年齡,中年男性自殺排名第7,青壯年男性自殺則擠入第3名。

   

  
根據統計,自殺個案中,9成以上有精神疾病,其中7成有憂鬱症(尤其嚴重憂鬱症),有15%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

   

  哪些是男人憂鬱常見症狀?可以怎麼協助?

   

  ▓暗中觀察

  睡眠和食慾是兩大指標。

  
失眠、體重下降、接著注意力與思考能力減退、情緒變得急躁不穩、以前喜歡的運動現在提不起勁、酗酒、藥物成癮,經常發呆,問想什麼都說沒有,不注意時又聽到他哀聲嘆氣,一注意到家人在看他,又不高興,都是觀察重點。

   

  ▓隨意放置簡易量表或宣傳單張

  
放衛教傳單、憂鬱症書籍或自填量表在憂鬱男人看得到的地方,誘導他自動接觸。平時聊天時透露一些「我聽說╳╳╳以前跟你的情況有點像,後來好像去看醫生,現在好了」。

   

  ▓從側面協助

  
當察覺身邊男人有憂鬱傾向,可運用科技,先以網路或電話問診,如果醫師研判有必要就診,再循循善誘就醫。

   

  
通常剛開始男人意願不強,家屬時間假如允許,設法拿他的健保卡跑一趟醫院掛初診,交代症狀,協助醫師蒐集資料。男人不太願意詳述病症,頂多交代失眠或身體疾病,家屬的敘述就變得很重要,最後「強押」男人到醫院時,比較快能進入治療核心。

   

  ▓從改善失眠切入治療

  
楊聰財醫師建議,人們較能接受自己有失眠問題,勸服男人就診不妨從治療睡眠障礙切入,至少他願意上醫院,獲得初步診療。

   

  ▓親密關係是最好的醫療

  
「伴侶、家人的親密支持是憂鬱男人最好的醫療,」哈佛醫學院教授波拉克對男人提出警告,證明男子氣概不需要靠高空跳傘或攀岩,試著對紅粉知己或親友訴說心事,避免讓自己捲入憂鬱風暴。
發表於 2006-11-1 08:25:25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你提醒 , 我日日由早上 7:00 開始至 晚上 6:00 憂鬱症也會發作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6-23 09:41 , Processed in 0.0378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