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183|回復: 1

[分享] 按摩穴位益長壽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8-12 17:0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按摩耳輪
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食指捏住左右耳輪,自上而下搓摩,以耳部發熱發脹為好。
作用:有聰耳明目、活絡通竅的作用,且對全身健康都有好處。
●掐睛明穴
動作要領:用拇指、中指掐在睛明穴上,同時食指點按兩眉間的印堂穴,可謂“一手點三穴”。點掐時閉氣不息,點至自覺氣滿時為止。點時一松一緊,點壓1~2分鐘。
取穴方法:正坐閉目,目內眥角上方1分處。
作用:疏風清熱、通絡明目。可治療眼疾、神經性頭痛,也可治打嗝。
●揉太陽穴
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或食指肚,按住兩側太陽穴,先做順時針方向揉動8次,再做逆時針方向揉動8次。
取穴方法: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一寸凹陷處。
作用:可祛風止痛、活絡明目,有防治頭痛、治療眼疾的作用。
●叩勞宮穴
動作要領:一手握拳以曲骨處叩擊另一手的勞宮16次,再換手叩16次。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四指輕壓掌心,中指與無名指兩指間即是穴位。
作用:清熱瀉火,開竅醒神,能除心煩,治心火過盛引起的口腔潰瘍,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掐內關穴
動作要領: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壓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脹為度,左右各按1~2分鐘。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關節,掌後第一橫紋上2寸,在兩條大筋之間。
作用:有寧心安神、疏肝降逆、調和脾胃、活血通絡之功效。
●按合穀穴
動作要領:一手拇指張開,虎口拉開,另一手拇指按壓穴位進行揉按,兩手交換按壓1~2分鐘。
取穴方法:拇、食指張開,使虎口拉緊,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壓在虎口上,拇指關節前彎曲,拇指尖所指凹陷處即是穴位。
作用:具有通經鎮痛、解表清熱、開竅醒神、熄風之功效。主治頭面五官疾病,治牙痛有特效。
●按曲池穴
動作要領: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兩手交換按摩1~2分鐘。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橫紋頭呈現凹陷處即是穴。
作用:祛風解表,調理腸胃,疏利關節,能調理臟腑功能,瀉火去熱,是治療上肢偏癱的主要穴位。
●搓命門穴
動作要領:兩手相互搓熱,兩手依次在命門穴上下來回搓熱,可做2~3分鐘。
取穴方法:由肚臍中做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就是命門穴。
作用:有培補腎陽、通利腰脊的功能,能壯腎補虛,溫補脾陽。可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等症。
●拍擊足三裡穴
動作要領:雙手握拳,以曲骨處敲打穴位。或者以拇指肚按揉穴位,須用力,以感麻脹為度。按揉、敲打5分鐘以上為好。
取穴方法:屈膝成90°,由外膝眼往下量四橫指距脛骨外一橫指處。
作用:調理脾胃,調補氣血,疏通經絡,扶正培元,是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常按此穴可增進食欲、幫助消化,還可改善心臟功能、調節心律,提高防禦疾病的能力。
●揉太沖穴
動作要領:用手大拇指按揉兩太沖穴3~5分鐘。
取穴方法:由第一二趾間縫向足背上推,至二骨聯合前緣凹陷中即是穴。
作用:清肝瀉火,舒肝解鬱,調經和血,疏肝理氣,是治療肝病的特效穴。
●按湧泉穴
動作要領:將左腳放到右膝上,右拇指按壓左湧泉穴,雙腳輪換各按摩5分鐘以上,以搓熱為好。
取穴方法:五個足趾背屈曲,足底掌心前面(足底中線前三分之一處)正中之凹陷處。
作用:清熱開竅,滋陰降火,交通心腎。可治高血壓、心絞痛、口腔潰瘍、糖尿病、鼻炎、頭痛等症,還可防病強身、降壓、安眠。


來源:網上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vin + 5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9-3-30 16:37:05 | 顯示全部樓層
平時保養重於治療 感恩大大...!!!!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2-27 05:15 , Processed in 0.0417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