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得好。這個相關的問題,我在教中基的時候必講。<br><FONT color=#52cc33><br>儒門事親: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br></FONT>這句話最初是在難經的,原文如下:<br>
<DIV class=quote>五十六難曰:五藏之積,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然。<FONT color=#44bb8c>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FONT>久不愈,令人發咳逆痎瘧,連歲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傳於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復欲還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肥氣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積,名曰伏梁,起齊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秋適王,王者不受邪,心復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皖,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脾復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FONT color=#22dd92>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FONT>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熱,喘咳,發肺癰,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復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腎之積,名曰奔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奔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五積之要法也。</DIV><br>另,靈樞·邪氣藏府病形: <br>
<DIV class=quote><FONT color=#44bba3>肝脈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FONT>。 </DIV><br>另,史記卷一百五·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br>
<DIV class=quote>齊王故為陽虛侯時,病甚,眾醫皆以為蹷。臣意診脈,以為痺,<FONT color=#44bb8c>根在右脅下,大如覆杯,</FONT>令人喘,逆氣不能食。臣意即以火齊粥且飲,六日氣下;即令更眼丸葯,出入六日,病已。病得之內。診之時不能識其經解,大識其病所在。</DIV><br><br>中醫的臟腑概念,包括解剖學的概念,但並不完全是解剖學的概念。它更注重功能性的,因為中醫的臟腑並沒有完整的邊界(這個要講起碼是一兩個小時才行,不展開了)。<br><br>從上面的經文綜合來看,這樣的積,主要是氣積引起的,氣機跟五臟相關,因此有五臟之積。部位並不是判斷積的重要指徵,因為中醫的臟腑概念部位不是主要的。反正臟腑對氣機的影響才是最主要的。<br><br>肝積和肺積應該合在一起看的。肝積不獨見左或右(上面的經文綜合看),肺積亦同。那為何肝言左而肺言右呢?這就是強調動態的肝肺對氣機的影響。肝升肺降,兩者對氣機的升降構成一對的作用。以五行論,肝方位應左,肺方位應右。<br><br>試擴展:<br>宏觀:<br>左青龍,右白虎——青應東方,肝,主升,龍騰飛;右應西方,肺,主降,虎躍下。<br>寫中文字,橫不是絕對的平的,從左往右是升的勢,從右往左是降的勢。一反了,字就沒有了生氣。<br>中國傳統的房屋都是坐背朝南,以應日從左升從右降。<br>順逆時針不曉得是誰定的,反正把時鐘分左右兩半,左邊的是升勢,右邊降勢,這為順。反之為逆。時針在左邊走的是升,右邊走的是降。這為順。<br><br>微觀的,旋光異構的左旋和右旋效用並不一樣:<br>腎上腺素是一對旋光異構體中的一個。只有使平面偏振光向左旋轉的異構體才能使心臟 瞬間停止跳動的人重新 開始心臟跳動。它還能 在人們情緒緊張時給予 不尋常的力量。但是另 一個異構體則無此作用。 <br>當肌肉收縮時,身體只產生L-型乳酸,而不產生D-乳酸。<br><br>可見,左右不等同,當中自有深意。<br><br><FONT color=#44bb8c>四診心法:肝病善怒,面色當青,左有動氣,轉筋脅疼。</FONT><br>這個左右動氣就更明確是強調左右指的是氣機的升降了。<br><br><FONT color=#2bd591>十四經發揮:其臟(肝)在右脅,右腎之前,并胃,貫脊之第九椎。</FONT><br>這個從文字的描述看,是偏重於解剖的描述的。<br><br>PS. 還記得內經的陰陽應象大論中有『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這樣的說法嗎?就是這樣的內涵了!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9-28 19:16:50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