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3897|回復: 0

[分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2-30 15:24: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古代哲學基本範疇之一,指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質。它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自然界萬物的生長化收藏,寒暑的更替,都是氣運動變化的結果。這些思想被引進中醫領域,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並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臟腑、諸竅、精、氣、血等都是由氣聚而成的有形之質,而元氣、宗氣、衛氣等無形之氣,則具有推動臟腑的功能活動等作用,如通過呼吸與自然界交換氣體,推動血與津液的運行輸佈,促進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並排出糟粕等。氣屬陽,有推動、營養、氣化、溫煦、固攝、防禦等作用。氣的運動,稱為氣機。升降出入為氣的基本運動形式,氣的病理變化主要有氣虛、氣滯、氣陷等。
    生成與分類  氣根據來源、作用、存在部位有不同名稱。從來源分類,有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的區分。先天之氣,稱為元氣,又稱原氣、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始物質與原動力,來源於先天父母,是由父母之精氣相合而成,主要存在於人體的腎與命門,並通過三焦而運佈於全身。人出生之後,元氣不斷得到後天之氣的充養,使之不斷充盛。後天之氣包括水穀之氣與呼吸之氣。水穀之氣是飲食經過人體的消化吸收後而形成的具有營養人體的精微物質。呼吸之氣是指經過肺臟呼吸作用而吸入人體的自然界之清氣,經人體利用後,由肺臟將濁氣排出體外。呼吸之氣也是維持生命活動、營養人體所必需的精微物質。水穀之氣與呼吸之氣相合,聚積於人體胸中而形成宗氣。宗氣聚於兩乳之間的“羶中”(又稱之為“氣海”)。宗氣走息道而行呼吸,凡語言、聲音與呼吸皆與宗氣有關,同時還有維持氣血運行,維持心臟運行血液,保持心臟搏動的力量與節律,維持肢體正常體溫與活動能力等作用。
    從作用分類,又分營氣與衛氣。營氣,又稱“榮氣”,是與血液並行於脈中之氣,是水穀之氣被人體吸收後行於脈中而形成,具有營養人體各組織器官與化生血液的作用。衛氣,指運行於脈外的皮膚、肌肉之間的氣,具有護衛肌表,防禦外邪侵入,溫養臟腑、肌肉、皮毛等組織器官,調節腠理的開合與汗液的排泄等作用。衛氣根於先天元氣,依賴後天水穀之氣的充養,依賴肺臟的宣發而佈達於皮毛、肌腠和周身各組織器官。
    從所在部位分類,又分為臟腑之氣和經絡之氣。臟腑之氣,是構成各個臟腑實體並維持其正常功能作用的本原物質,存在於每個臟腑之中。分別稱之為肝氣、心氣、脾氣、肺氣、腎氣、膽氣、胃氣、大腸之氣、小腸之氣、膀胱之氣與三焦之氣等。經絡之氣,是指存在於經絡之中的氣,亦是維持經絡發揮正常功能作用的本原物質。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各有其氣。臟腑之氣與經絡之氣均來源於先天之氣,是元氣充盛於臟腑經絡而成。在生命過程中,又不斷得到後天之氣的充養。
    元氣、宗氣、營氣、衛氣、臟腑之氣、經絡之氣,是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六類氣,統屬於“正氣”範圍。它們之間可以互相轉化,行於脈中之營氣,運行於脈外則成為衛氣;脈外之衛氣行於脈中又成為營氣;營氣營養於臟腑,則成為臟腑之氣的一部分,等等。故有人身同一氣之說。
    作用  人身之氣的作用,主要概括為五個方面:(1)推動作用。氣的運動推動人體中血液的運行與水液的正常代謝。(2)溫煦作用。氣對人體有溫養作用,以維持人體的正常體溫。(3)防禦作用。氣有護衛人體、防禦外邪侵入的作用。(4)固攝作用。氣有防止血液及人體內正常存在的水液無故流失的作用,包括控制血液在脈道中正常循行,胃液、腸液及其他人身分泌液的正常分泌,以及汗液、尿液的正常排泄等。(5)氣化作用。指通過氣的運動,人體產生的各種變化,具體指人體中精、氣、血、津液等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的各自新陳代謝及其相互轉化。如:水液經過氣化作用轉化為汗液、尿液而排出體外;水穀之精氣經過氣化作用而化生為血液;精、血二者之間通過氣化作用以互相轉化等。
    運動形式  氣的運動稱為氣機,其運動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種。升指上升,降指下降,出指外達,入指入內。由於氣的不斷升降出入,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也維持著自然界萬物的運動變化。《素問‧六微旨大論》曾說:“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生長壯老已,是包括人體在內的動物生命過程,生長化收藏是草木植物的生長過程。升降出入存在於萬物之中,是萬物變化之源。
    主要病理表現與治則  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氣,統屬於正氣,導致人體產生各種疾病的致病物質統稱為邪氣。人體內存在的食積、痰飲、水濕、蟲積、瘀血、內寒、內熱等致病因子,也屬於邪氣範疇。人所以患病,不外乎兩個方面,或者是正氣不足,或者是邪氣侵襲而停留於人體。因此,治療疾病採取攻、補等治法,無非用以扶持人體虛損之正氣,去除存在於人體的邪氣。
    人身之氣的失常表現有多種多樣,概括而言,可分為氣虛、氣陷、氣滯、氣逆等。氣虛是人身之氣不足,包括元氣、營氣、衛氣、臟腑之氣的不足,主要表現為臟腑虛弱、臟腑功能活動減弱,機體抗禦病邪能力下降。臨床症狀可見有氣短,乏力,語聲低微,舌胖質淡,脈弱無力等,治療應以補氣為大法。氣陷是以氣無力升舉為特點,是因氣不足而升舉之力減弱,多表現為臟器位置下移,且以脾氣不足為多見。臨床可表現為腹脹重墜,脫肛,子宮下垂,大小便滑泄等,並伴有氣虛的臨床症狀,治療應以補氣升陷為大法。氣滯是指體內之氣運行阻塞不暢,又稱為氣鬱或氣結。由於氣滯難行,臟腑功能有障礙,臨床表現以悶脹、疼痛為多見,特點為脹重於痛,時輕時重,時脹時消,或竄痛,尤以胸悶腹脹為多見,治療則以理氣、行氣為大法。氣逆是指人身之氣上逆而不得下行。臟腑之中,肺主肅降,胃主和降,肝主疏泄,其正常生理功能應以氣下降通暢為順。在疾病過程中,肺、胃、肝等臟腑功能遭受影響,產生氣反上逆的證候,如肺氣上逆的咳喘,胃氣上逆的呃逆、嘔吐等,治療應以降氣為大法。
    與精、血、津液的關係  氣與精、血、津液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它們之間關係密切。氣與精可以互相化生,精能化氣,氣能生精。氣與血之間,氣可以推動血液運行,統攝血液而使之不溢於脈外,並可化生血液;血則可以載氣而行,佈達全身,並可生氣。氣與津液之間,氣可推動津液運行與佈散,還可化生津液;而津液大量流失,又可使氣隨液失脫,損耗人身之氣。人身之氣充盛,是保持精、血、津液充盛並發揮其功能的重要條件。在治療精、血、津液病證時,往往注重調補人身之氣,如益氣生精、益氣養血、益氣攝血、益氣活血、益氣行水、益氣生津等常用治法。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vin + 5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2-27 05:11 , Processed in 0.0479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