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237|回復: 0

徐友漁:我們該如何反對"偽科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5 14:49: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06-12-05 11:32:08用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反對“偽科學”  
  
據《北京晨報》昨日報道,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宋正海發起“廢除偽科學”簽名活動,該活動已經征集到150名學者的簽名支持。這件事在科學界、科普界和媒體引起了激烈爭論,一方稱,“偽科學”這個概念被人濫用,打擊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和民間科學,另一方稱,這種做法是在為偽科學辯護,縱容了偽科學在中國的泛濫。   
這場爭論由來已久,之所以形成混戰局面,主要原因一是沒有厘清什麼是科學、什麼是偽科學,從而未能做到以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堅持科學、反對偽科學;二是這場爭論有復雜的思想、文化、社會背景,許多人未能在思想上區分“非科學”和“偽科學”,區分思想、信仰自由和科學認識的對錯,區分個人主觀的偏執和出於故意而在客觀上危害社會。因此,這個問題不是靠簡單選擇一種立場可以解決的,需要細密地辨析,就事論事地對待。   
在簽名信中,宋正海稱,“偽科學”一詞原來是指“偽造科技成果或剽竊他人成果”,我認為說得不對。偽造和剽竊是赤裸裸的行騙,而偽科學的產生和得手卻有很復雜的認識根源。否認存在偽科學,我們無法解釋煉金術、發明永動機、李森科的生物理論等事實;在上世紀“文革”中和“文革”剛結束時,發生過美籍華裔生物學家牛滿江的偽遺傳理論在我國大行其道,著名作家楊沫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身份到處為一個所謂“青年科學家”的偽理論呼吁的事,以上事例中或許包含行騙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人們沒有能力和正確的方法區分科學與非科學,科學理論發現過程中失敗的嘗試和從原則上說不是科學形態的理論。   
在中國,非科學傾向有深厚土壤,這有深刻的哲學上和思維上的原因,也有歷史、文化和社會方面的原因。中國人沒有經驗主義和形式邏輯傳統,擅長形象思維、以情動人,而不善於以理服人,偏愛結論的有趣而不重視證據的可靠。中國沒有經歷過歐洲那樣的啟蒙和理性主義時代,近現代的氣質、思維方式沒有革命性變化,人們習慣於“一分為二”、“一分為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類朦朧、模糊、大而化之的認知方式,不完全能夠區分哲學和科學對於世界所作的論斷,傾向於從哲學原理推斷、派生出科學結論,以哲學代替科學。   
宋正海說:“用西方科學體系的標准,打擊一切其他非西方化的科學體系的成果,只能是讓扎根於傳統文化深厚土壤上的科技創新無立足之地。”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對,科學就是科學,沒有文化和民族之分,因為科學面對的是一個客觀自然界,它起源於實際,只受經驗的檢驗。在歷史上,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提出和弘揚過所謂“德國科學”,包括“德國物理學”、“德國化學”、“德國生物學”等等,斯大林的蘇聯和“文革”中的中國也區分過“無產階級科學”和“資產階級科學”,但後來都成了笑柄。   
當然,科學只有一個,科學標准只有一個,絕對推導不出中醫是偽科學的結論。中醫的有效在於它的實際用途,即能治好病。它的缺陷在於治不好的情況也很多。中醫能不能在西醫的強勢地位面前長期存活、發展,尚需時日才能得出結論,但中醫和巫醫的區別是明顯的。   
宋正海在信中提出三大“懇請”:“懇請學術界徹底搞清‘科學’的定義,懇請謹慎使用‘偽科學’一詞,懇請將‘偽科學’一詞剔除出科普法。”我認為應該支持。據我的觀察,許多非科學的“科學理論”,實際上是哲學和玄想的衍生物,許多非科學理論的提出者,都是沒有科學素養的哲學愛好者,他們的理論與其說是有意行騙,不如說是缺乏專門知識、走火入魔的產物。雖然我認為“偽科學”這個概念是成立的,但如果它可能被利用來實行打壓,那除了在有意作假、行騙的情況,我們最好使用“非科學”這個說法。《科普法》中的“偽科學”一詞,沒有精確的界定,容易被濫用,事實上也被濫用了。其實,深入研究一下《科普法》,容易看出它更像一種政策性宣示,基本上沒有法律意義的可操作性,需要考慮改變的,恐怕不僅是其中的“偽科學”一詞。   
我認為,目前我們面臨的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們這個民族科學精神和素養很不夠,另一方面有些人在捍衛科學時本身不太科學,或者缺少寬容。如果科學工作者只願意表現打擊偽科學的決心和力度而從未表現出救治非科學病人的善心,那麼就不容易得到廣大民眾的同情和支持,就有變成孤家寡人的危險。如果捍衛科學這件事在某些時候居然成了有些不得人心的事情,那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悲劇。(徐友漁 作者系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2-27 06:31 , Processed in 0.0345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