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676|回復: 0

[分享]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第十二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6-27 14:58: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第十二講

人的胃有停水嘛,他又不渴,但是身上有微熱,這頭前他都講了,所以小便不利,內有停飲,表不解,表熱不除。“或咳者”,或涉及於肺,那他就要咳嗽,總而言之,只要四證俱在,這些或然的證候無論有或無,都用小柴胡湯主治之。那麼這個方後呀弄這些加減都是錯的,這都要不得,所以這個書啊可以說是,誰出的咱們也不知道,但這裏頭絕對是不對的。那麼這個方劑呀咱們看一看,柴胡這味藥在《神農本草經》上只是說它味苦平,苦不大苦,平,不是象黃連那個苦法。微寒,它是一個寒性解熱的藥,苦味、寒性解熱的藥。那麼它主治什麼呢?《神農本草經》上說是主治心、腹、腸胃間結氣、積聚,就是心到腹,腸胃之間的結氣,或者是有積聚。結氣,無形的東西才能結滯,那麼有形的就是積聚,成痞塊的東西,寒熱邪氣它也治,它能解熱嘛。推陳至新。在《神農本草經》上就這麼幾句話。那麼結氣也好,積聚也好,都是在心腹這個空間,所以它治胸脅苦滿,那麼在仲景這個書上看是治胸脅苦滿。那麼根據《神農本草經》上的症候分析呀,也是絕對有胸脅苦滿。那麼柴胡與黃芩為伍,黃芩治煩呀,那麼這兩味藥都是解熱,去煩。底下這一系列的藥都是健胃的藥,這個半夏、生薑,這是小半夏湯,能夠逐飲止嘔的,柴胡證裏頭常有嘔的,這個嘔因為什麼呢?因為胃虛呀,擱人參、甘草、大棗,補中健胃,所以這個方,小柴胡湯既是一個健胃止嘔的藥,也是一個解煩去熱的藥,那麼據論還有一個說法,小柴胡湯妙就妙在人參,這也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這個病要傳到半表半裏呢?這個我們得回頭研究那個太陽病。這個太陽病階段啊,人的這個機體,就是人體呀,打算由表來解除疾病,所以類型,我們開始講的時候就介紹了,邪氣交爭於骨肉呀,外邪、人的精氣在骨肉這個地方交戰,到四五天的時候,沒有機會從體表解除疾病,那麼怎麼沒有機會了呢?就是正氣不足以驅邪了,主要的是由於裏虛,就是胃虛呀,那麼這個時候柴胡、黃芩是能夠解熱驅邪的的,但是裏虛呀,這個病只能由半表半裏再往裏來,所以必須要加強正氣,所以這個時候用人參是對的,徐靈胎老先生還是看得挺清楚的,小柴胡湯妙就妙在人參,這個時候不能夠在第一道防線,退到第二道防線了。退到第二道防線,你正的力量沒有增強行不行,還是不行的,所以這個時候擱人參,健胃,咱們說是補中益氣了,這就是補中益氣,那麼這個時候才能發揮柴胡、黃芩的力量,才能去邪呢,主要是這麼個問題。那麼下面這一條,就說明這個問題。

97、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這一節非常的好。“血弱氣盡”,這就是開始的時候,太陽病,講麻黃湯(時,講的)“陽氣重故也”,脈浮緊,那麼表證的時候呀,人體以大量的精氣往體表來輸送,就是津液,那麼這種東西哪來的呢,它來自於胃了。那麼這個時候沒得汗出而解除疾病,而且這個身體呀越來越不能支持了,人這個身體同疾病是永遠鬥爭的,要不然的話人活不了,外界害人身體的病菌病毒有的是呀,這個是個自然的。這個時候在機體,要防裏了,一防裏,外邊這個體表血弱氣盡,不像在表證的時候,咱們都得過感冒,血管非常充漲,那不是血弱氣盡,正是體液充實在外,那麼在半表半裏的時候就不是了,在表血弱氣盡,這麼個血弱氣盡,不是無故地這個人就虛起來了,不是的,他把這個力量都撤到裏頭去了,在裏頭抵抗疾病。往裏頭撤這個體液津液,“腠理開”,皮膚謂之腠,理者肌肉紋理嘛,這個地方都疏鬆了,人體血氣充斥這個地方,它非常緻密,津液往裏一撤,這個地方就虛了,虛了這個病就往裏頭來了,“邪氣因入”,邪氣趁機往裏頭去了。到哪去了呢?“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這個正氣呀在裏頭預備另一道防線,集中力量在脅下這個地方,胸腹腔間中間這個地方,就是募原這個地方,與正氣相搏,邪還要往裏頭進,但是機體不答應它了,在這個地方啊,相拒於這個地方,結於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這個地方都好得很,那麼正邪作戰場的地方,就是脅下這個地方,紛爭,就是交爭,那麼正往前進,這個邪退,邪進於表了,就要怕冷,這個太陽病必惡寒啊,那麼有的時候正氣弱了,邪氣進了,邪進於裏則惡熱,不惡寒,所以這個往來寒熱是這麼來的,時而進表,時而進裏,就是正邪紛爭造成的,紛爭的時候往來寒熱,一陣兒冷,一陣兒熱。有的時候不老這麼爭啊,不爭的時候也可以休止,所以“休作有時”,爭的時候,一陣兒冷一陣兒熱,不爭的時候就不見往來寒熱。“默默不欲飲食”,你想在胸腹腔間這個地方,正邪紛爭到這麼個地步,所以這個人,少陽病是個熱病,人昏昏然不願意吃東西啊,這個熱,這個脅下,胸脅這個地方,就是膈這個部位,一定要礙於食欲的。“臟腑相連,其痛必下”,半表半裏這個部位呀臟腑相連,一切的臟器呀都在這塊兒,上有心肺,再往下就是肝脾,再往下胃腸,腎,子宮,都在這呢,臟腑相連啊,雖然結於脅下這個部位,這個熱沒有不波及到胃腸的。波及到胃腸,胃腸是水穀之海了,激動裏邊水,其痛必下,胃腸這個部位一定要疼的。“邪高痛下,”邪在胸脅這個地方,高啊,而疼在肚子,在下邊這個地方。上邊有熱,底下有水氣被激動的腹痛,這人要嘔了,邪高痛下,故使嘔也,主要這個嘔還是激動裏飲,熱激動裏飲,它往上撞。“小柴胡湯主之”。這一段就解釋上邊一切的證候,這個很好啊,那麼是不是吃柴胡湯,這個病就整個好呢?也不一定,就看這個病,一般說是能好的,這個病是由表傳半表半裏,如果這個病是相當的厲害,它還往裏頭傳,但是無論在表也好,在半表半裏也好,如果治療得當,都使著病逐步減輕,但是不一定在這時候好,尤其真正傷寒病,它還要往裏傳,大概都在白虎湯這個階段,渴者屬陽明。吃完小柴胡湯,那麼這一切的證沒有了,但是它轉成渴了,渴就是胃有熱了,這就變成陽明病了,這個陽明病就是所謂白虎湯證了。在臨床上這個時候常常就是小柴胡加石膏證最多,也是渴,同時柴胡證不罷,我們就用小柴胡加石膏就行了,這個方子是經常用的,所以這個時候啊的確是一個,最實在,這是通過實踐來的東西。

98、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不中與也,食穀者噦。
這一段啊很不好懂,就這本文,這裏頭意義含著太多。一般的太陽病,五六天,六七天,都是內傳少陽的時候。“脈遲浮弱”,遲和弱脈見浮,這就是氣血不足於外了,這與上條“血弱氣盡”是一個意思。那麼這個病要傳少陽啊,體表氣血就不足了,所以遲和弱都見於浮,脈遲浮弱就是脈浮而遲弱,那麼六七天見這個脈,這個病就有內傳少陽的一種情況。“惡風寒”,這是表證還沒罷,表證還存在。“手足溫”,手足溫是與四肢厥冷相對待的,四肢厥冷是裏虛有寒,四肢逆冷,厥冷啊,那麼這個手足溫呢就是內有熱,裏有熱,手足溫。但是這個手足溫呢在本書裏講的都是“系在太陰”,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陽明病不光手足溫,身也熱而出汗,甚至於手足也是濈然汗出,這是陽明病。這個手足溫當然是裏熱,那屬於陽明病了,他說“系在太陰”,這個熱呀不是身熱,只是手足溫而已,那麼說明裏面不是光有熱,還有濕,就是有水呀。那麼這一個病位呀,就是同時裏位有兩種不同的病,一個就是胃實熱,就是咱們說胃家實那一類的,胃實,熱結於裏,有實,也熱,這就陽明病。這個太陰病什麼樣子呢?太陰病與這個正相反的,也在裏位,也就在這個胃腸之裏呀,它是一個裏頭停水,胃虛停水,正與陽明病相反,而且這個水還沒有力量收拾,所以吐瀉,它是這麼一種病,所謂系在太陰,本來是陽明病,可是裏頭還存在著濕,所以叫系在太陰。在這個書裏頭啊共有兩段“系在太陰”,你們看看這個陽明病裏頭,187,你們看看這一段,來理解系在太陰這個問題,要不不容易理解,“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你看這說明什麼呢,是在這個裏位上開始有熱,這個水火這兩個東西它不並立的,熱盛了,小便數,汗自出,裏頭馬上就是水分盡去而變成熱實。那麼這個太陰病呢,是水盛,火就要消失,那麼這個在裏證,表證傳裏的時候,那麼這個水火是互相進退的,如果陽明病,這個熱越重越實,這個水分越喪失,如果陰寒的方面盛,那麼飲就重,那麼要腹痛下利的,這就叫做太陰病。那麼這個太陰病,沒有熱是沒有問題的,有熱同時存在的時候是陽明病而有濕,所以他說系在太陰,這個系,咱們拴東西謂之系,與這個太陰病有聯繫,說明這個陽明病啊,咱們這一段講的是陽明病了,我們介紹這一段,陽明病要有濕,他說這與太陰病有關係,系在太陰,有濕嘛,這時候水火是互相進退的,如果濕盛,小便也不利,一定要發黃的,這是古人一種看法,關於發黃我一會兒再給講。那麼小便要是利呢?這個熱盛啊,就把津液儘量往外排出,不但小便利,而且汗也出,那大便就要硬了,那就變成陽明病,所以在病初傳於裏的時候,又有熱又有濕,也可以為陽明病,也可以為太陰病,在這個階段就叫做系在太陰,陽明病沒完成,但是裏頭有停濕,所以他擱個系在太陰,裏頭有與太陰有關係的問題,他擱個系在太陰,我們方才這一節就是的,這個病六七天啊,由表傳入半表半裏,而又傳於裏,傳於裏呀雖然手足溫,這個裏有熱了,但是它是系在太陰,裏頭也有濕。那麼這個情況,表證不可下,少陽證不可下,裏有濕,更不可下,所以他才說“醫二三下之”,這是一個錯誤啊,這個大夫由於手足溫,認為裏頭是有熱了,而二三下之,就是接二連三地給吃瀉藥,這是錯的。那麼傷了裏,當然就不能吃東西了,傷了胃氣了,那麼同時這個少陽病也很明顯,這個傷了胃呀,胃氣一虛,邪熱,客氣都往胃這塊兒來,當然是半表半裏的熱,表熱都往胃這塊兒聚,那麼濕呢,這個水氣也往這塊兒聚,所以“脅下滿痛”,脅下,連心下這個部分都有了,胸脅滿,脅下滿,這就是胸脅苦滿的少陽病的那個證候,由於邪熱、客氣都往這塊兒聚,所以他也疼。“面目及身黃”,那麼又有熱又有濕,非發黃不可。那麼古人認為這個黃啊,這是由濕熱,鬱熱在裏造成的,由於這個系在太陰說身必發黃,古人這麼個看法,這是個錯誤,古人認為脾屬土,土色黃,那麼這個它是個錯誤,現在黃疸都是膽道受了障礙,一般這樣的多了,這是很清楚個事情,不在乎脾土色黃,這是膽汁的色。可是雖然這麼說,古人這種治療所掌握的規律是對的,你象咱們用這個茵陳蒿湯,或者是茵陳五苓這類的藥啊,去濕去熱,那麼這個治療呢,永遠也是對的,古人只是掌握這種規律,那麼這個脾的關係是沒有的,古人沒法那麼認識,不知道有這個物理的障礙而使著人發黃,他不懂得這個,所以古人一看到這個黃啊都是屬太陰,因為太陰是運濕呀,太陰有病不能運濕了,再要有熱,他一定發黃的。古人這麼個看法,這個規律是對的,古人說鬱熱在裏,那麼治療的方劑這都是非常正確的,現在我們這麼用還是有效嘛,所以我們研究古人的東西呀,我們要掌握這種規律方法,那麼至於這個古人這種說法,咱們現在這個辨證,尤其拿臟腑辨證,很成問題的,因為他搞不清,古人限於科學水準啊可要知道,你比如這個書吧,也就是一千好幾百年,兩千年了,那個時候科學還是沒有這麼樣的進步發展,沒法來認識,疾病的這個問題,它都關於生理病理呀,這是一種基礎科學的問題,那個時候沒有,沒有怎麼辦呢?人他也想解釋,他就是讓腦子想,或者就是拿現象當本質,這個土色是黃的,這個黃就是,咱們根據五行來說,脾屬土,土色黃,就這麼樣來看。儘管看的錯誤,那麼這個規律是一點不錯,尤其發病的這種情況,比方底下他說“小便難”,那麼在這個太陰病,我們方才講那節也是,如果小便利,這個濕熱能夠外躍,他不發黃,我們現在臨床上也是這樣的,大概的黃疸病啊都是小便不好,那麼我們治療呢也是去利小便,去熱,濕熱,那麼這一類的治療的手段,多咱都是對的,這是規律,古人對這個規律的這種認識法可是不對的。“與柴胡湯,後必下重”,這種內裏頭有濕熱,那麼柴胡這個藥啊有點疏泄作用,同時它去熱,解熱劑嘛,你再撤其熱,你再加以疏泄,這個濕熱下注,………………“脅下滿痛”,“頸項強”,這個頸項強,頸就是兩側,項就是後頭,人這個脖子兩側謂之頸,兩側頸屬少陽,項,後面呢屬太陽,由於這個病,太陽也沒罷,少陽病也發生,所以他頸項強,根據這個脅下滿痛,頸項強,可以用小柴胡湯,這個證候啊頗象小柴胡湯證。但是這個情形之下,什麼情形?“本渴,飲水而嘔者”,這個是水逆證候,本渴,可是一喝水就要吐,這就是我們上面講的五苓散證,水逆。這個水逆裏頭這個水相當地多呀,而且這個水沖逆於上,那麼這個時候使柴胡是不行的,非用這個五苓散治這個水逆才行的,他這個就是茵陳五苓(散)來利水去黃,這就對了,這個柴胡湯不能用,要是用的話,不但後必下重,而且食穀則噦,這個水停得非常地多呀,水往上沖逆,你咽東西咽不下去,要噦逆的。這是個倒裝句,他說與柴胡湯後必下重,盡指著這個本渴欲飲而嘔者,上面說這個不能食,裏頭就有個嘔啊,而且飲水也嘔,上面沒說這個證候,底下說清楚了。根據上面這個證候,他就柴胡湯了,也治黃啊,在這個《金匱要略》裏頭,黃疸篇就有,他說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那麼這裏也嘔,尤其這個證候正是柴胡證,脅下滿微痛,頸項強,這可以用小柴胡湯。但是他是注重在底下這一句話,是個倒裝句,他說是本渴飲水而嘔者,這麼個嘔,水逆,本來他渴,想喝水,一喝水就吐,這不就是水逆證嘛。要有水逆這類的黃疸,雖然有柴胡證,不能用柴胡湯。假設要用的話,就有後重和食穀則噦,因為這個柴胡湯啊不能治水逆,同時有疏泄胸脅的作用,去心腹間結氣、積聚,有疏泄的這麼一種作用,同時一撤熱,水勢更泛了,所以食穀要噦逆的。
這段書包含的意思非常地廣,那麼我們離開這個本文,這倒好理解這一段,根據上邊五六日,無論傷寒或中風,全要傳入少陽,這麼一個時期,那麼六七天更是了,五六天、六七天嘛。而且這個脈呢,已經有內傳少陽的一種徵象,脈遲浮弱,不但傳少陽,而且表證也沒罷,還惡風寒,雖有裏熱,手足溫,手足自溫,但是裏熱不重的,還系在太陰,只手足溫而已嘛,裏頭還是有濕。那麼這一系列的情形,少陽病不可吐下,後頭有的,我們講到少陽篇就知道了,表不解,更不能用下藥,那麼裏頭有停濕,不是有實熱,也不能用下藥,所以以上的這種情況,一概不能用下藥,而這個大夫反接二連三下之,這都錯誤,所以少陽證就該明顯了,脅下滿且痛,因為表證還有嘛,表證有,用藥不對頭,一定導致氣上沖的,表也不能解,所以不但頸強,項也強,頭項強痛那個項,所以太陽病也沒罷。那麼由於氣沖,水往上不往下,所以小便不利。那麼既有熱,小便又不利,非發黃不可,所以面目及身黃,本文的意思就這個。可是這個時候呢,這個水往上逆得厲害,同時人渴,但是飲水則吐,這是水逆證,這種發黃,應該用茵陳五苓就對了,就是五苓散加茵陳,一方面治水逆,一方面去黃,而柴胡湯是不能用的,不能與。要是與的話,下利後重,而且食穀則噦。所以這個水逆證,雖有柴胡湯證,不能用。這還是論述小柴胡湯的應用。這段相當地大,內容相當地複雜,那麼古人啊對表、裏、半表半裏,古人通過對疾病的觀察呀,發現疾病萬變,在病位的反應啊,不出三個,一個是表,一個是裏,一個是半表半裏。可是每一個病位的反應,都有兩種證候,或陰或陽,陽有熱實,陰有虛寒,所以表有陰陽,裏有陰陽,半表半裏有陰陽,咱們開始講太陽病,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所以在一個表位上,也有兩種,一個太陽,一個少陰。裏證,根據我方才講這個,在裏位上也有兩種,一種陽明,一種太陰,所以在陽明病裏頭常有系在太陰的關係。所以這一段啊,不這麼詳細說不好理解,

99、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你看看這一段同上面那一段證候差不多,那麼傷寒也好,中風也好,到四五天,五六天,六七天這個時候,一般都是多傳少陽病,在臨床上也是,這個感冒一過去,頭兩天,到三四天,四五天,它就傳少陽。“身熱惡風”,這個身熱不光傳少陽,裏頭也有熱,就是身熱,都是發熱了。惡風,表還沒罷。“頸項強”,你看他也擱個頸項強,兩側謂之頸,後面謂之項,這就是既有太陽病,也有少陽病,所以頸項俱強。“脅下滿”,這就是胸脅苦滿了,這是有少陽柴胡證了。“手足溫而渴”,手足溫又渴,裏有熱,但是也不到整個陽明病的情況。在這個情形,所以是三陽並病的樣子,就是由表證傳入半表半裏,又系於裏了,裏頭也有熱了。這個三陽並病啊,也應該取少陽治之,所以他用小柴胡湯,這是個定法。怎麼講呢?表證是可汗,少陽病不能發汗。裏實證,裏有熱可下,少陽病不能下,我們講到少陽篇裏都有,所以這個三陽並病,既有少陽病存在,又不能汗,又不能下,只能夠取少陽治之,這是定法,在臨床上也是必要的。我們在臨床上常遇到這種情形,表證過去了,表證還存在,也還怕冷,怕風,可是呢少陽病相當地明顯,尤其胸脅苦滿,這是少陽病的部位,那麼他又渴,手足也熱,或者身熱,這裏頭也熱了,裏盛也有了,那麼這時候我們要用啊,就用小柴胡加石膏最好了,這一段也是的,不光他沒說,就說個小柴胡湯主之,我們在臨床上呢一般都用小柴胡加石膏,這個可以說是百發百中,這個在臨床上常遇到這種情況。
那麼這個同上面不同的在哪,你們看一看,就是一個渴飲水而嘔,這個沒有,他渴,不是飲水而嘔,不是水逆,所以這個可以用小柴胡湯。那麼這個他沒說發黃,就即使發黃,有小便不利,也可以用小柴胡湯,沒問題的。那麼就是上面那個只用小柴胡湯不行,我們通過實踐,用小柴胡湯合用茵陳五苓,我認為是最好了,這是上面那個,“柴胡不中與也”那個,那個用小柴胡湯與茵陳五苓合用最好了,因為什麼?因為柴胡證還很清楚嘛,但是只用小柴胡可不行。那麼這一段呢,就是小柴胡湯證,所以就用小柴胡湯就行了。所以這個他就怕你上面不明白,他在這裏又附這麼一節,99條就這樣了。那個“柴胡不中與也”,不是根據上邊的柴胡證而不得與柴胡湯,是因為有個“渴飲水而嘔”,這是水逆證,小柴胡湯不能夠用的,指著這一條來講是不行的。在這裏,這一節就證明前一條為什麼不能用小柴胡湯的意思。

100、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建中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切) 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陽脈澀”就是脈浮澀,謂之陽脈澀。陽就指著外面,浮取脈澀,但是按著呢脈弦,上下弦直有力,那麼這類的脈呀就是裏寒,外血不足,就是中虛有寒,那麼營衛不足於外了,所以陽脈澀陰脈弦,那麼這個是小建中湯的脈,中氣虛嘛,虛者生寒嘛。那麼中氣一虛,不能消化水穀,所以外面營衛氣虛,陽脈澀,澀是血不足啊,津液不足脈也澀,這是一個說法。那麼根據這個,“依法當腹痛”,但是這個弦脈呀也為少陽脈,陽脈澀,真正少陽病,尤其到柴胡證這個階段,氣血也不足於外,血弱氣盡嘛,咱們頭前也講了,陽脈也是澀,那麼按著脈弦,這是少陽病,那麼小柴胡湯證呢也是腹痛,所以這類的脈,“法當腹中急痛”,這種脈依法應該腹中發急痛,這個急痛啊也可以說是拘攣痛,拘急痛,現於小建中湯。那麼根據這個脈呢,小建中湯脈是這樣的,裏有寒,弦主寒,也主疼,拘急痛啊脈也弦。根據裏虛寒而營衛不足於外,這是小建中湯證,那麼這個脈同時都存在。這個柴胡證腹痛也有這種脈,為什麼先與小建中湯?這個我們講很多了,裏要是需要溫補的,必須先救裏,這個是先裏後外,這個少陽在半表半裏,裏之外呀。這也是定法,所以他先用小建中湯。那麼根據這個脈,既有小建中湯證,也有柴胡證,所以他先與小建中湯,也是先救裏而後外的意思。“不差者”,不差者不是一點沒好,總是這個疼沒完全好。沒完全好,那就是柴胡證的問題了,所以“小柴胡湯主之”。
這一段在臨床上也容易遭遇的,因為這個脈,小建中湯也是這個脈,柴胡證的脈也現這種脈。那麼根據這種脈,這個病人的肚子疼,這種脈應該肚子疼,所以“依法腹中當急痛”。那麼既可能是建中證,也可能是柴胡證,得先怎麼治呀?得先溫裏。這個裏需溫需補都得從裏治,這個裏需攻需下,那就先從外治,這是定法,我們頭前講很多了,這一段也是這樣。那麼也就是說是陽脈澀陰脈弦,根本這個脈呀既有建中證,也有柴胡證,在這個治療的結果上來看,所以先與小建中湯,這也是一定的治療的步驟,要是沒完全好,再用小柴胡湯主之,絕對能好的。
小建中湯這個藥啊,就是桂枝湯增量芍藥,原來芍藥是3兩,現在是6兩,這個芍藥就治拘攣痛,腹發拘攣痛。但是芍藥微寒,裏虛有寒,光用芍藥是不行的,得擱飴糖,大量飴糖,他擱1升啊,這個1升啊拿現在說是1碗,就那個茶杯呀1杯,我們平時開藥都擱1兩半,這個飴糖甜,是甜都能補痛,飴糖配合芍藥治腹急痛相當有力的,為什麼叫小建中湯呢,在桂枝湯的基礎上,桂枝湯是解表的,那麼這個方子就是治桂枝湯證,在桂枝湯的基礎上,中虛有寒而腹急痛,它是這麼一個用法。那麼這個方子也解表,有很多的裏虛而表不解,腹痛,這個方子也非常好使。咱們說甘溫除熱呀,這個方子也是甘溫除熱一個代表方劑了。腸結核腹痛發燒,我用這個方子治過,挺好使的。所以小建中湯還解表呢,不是整個建中,所以叫做小,不像大建中,大建中整個是溫裏補裏。

101、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證而下之,若柴胡湯證不罷者,複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這是一段,下面應該還另有一節。凡 柴胡湯證而下之,若柴胡湯證不罷者,複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這是兩 段。無論傷寒或中風,如果發現柴胡證,但見其中主證中一證,就可以用柴胡湯。這個主證 是什麼呢?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這是柴胡四證。那麼不是說柴 胡證這四個都具備,他意思是這個,其間有一個主證,就有機會用小柴胡湯。他這個話我們 要活看,這一證也需要結合其他的脈證而來觀察,後頭有例子。並不是說非得有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具備才用柴胡湯,不是的,不要這麼樣子看,而這四個 主要症狀其中有一個,再觀察脈證可以用小柴胡湯的一樣可以用,不必都具。這是一節。  

     “凡柴胡湯證而下之”,這個柴胡湯證不應該下,如果誤下,那麼這個柴胡湯證幸而未因 下而罷,柴胡湯證還存在,那麼這個時候還可以用柴胡湯治。“複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
卻發熱汗出而解”,這句話呀給後世造成很大的問題,這就說柴胡湯是發汗,它哪發汗呀,
這個“蒸蒸而振”,蒸蒸是熱象,那麼服完柴胡湯之後,先蒸蒸然人感覺發燒,蒸蒸然,繼
而 打戰戰,“而振”,振就是就是振戰,打寒戰,然後發熱汗出,病就好了。這不是出汗嘛?其 實這是冥眩狀態,哪有這麼出汗的。這是什麼道理呢?一個病,邪盛正虛的時候,我們吃藥 要中病啊,常常發生冥眩狀態。冥眩狀態,古人有這麼一句話,咱們頭前也講了,就是“若 要不冥眩,厥疾不療”,這是《尚書》上一句話。所以服了藥之後,有一種特殊的反應,不 正常的反應,很嚇人的,你看這個也很嚇人的,折騰人啊,蒸蒸而振,這個蒸蒸不是個好發 熱的樣子,這個人感覺裏頭啊其熱蒸蒸的,然後打寒戰,完了出一身大汗。可是這樣,這叫 冥眩,這就是藥中病發冥眩。不是說服柴胡湯都這樣的,下之後,這個要注意的。那麼這個病誤給下了,挫傷人的正氣,體力虛衰了,可這個病還存在,這個時候與柴胡湯常發生這種 情形,所以我們在臨床上要注意這一點,假設這個病人原起就是柴胡湯證,已經吃了瀉藥了, 柴胡湯證還存在,給柴胡湯常發生冥眩,這時候你得告訴病人,不告訴他,非上急診不可。蒸蒸而振,出一身大汗,他就嚇壞了。你告訴他這是冥眩,有這個情形這個病馬上就好。這個不是柴胡湯能發汗,柴胡湯不能發汗的,這是冥眩狀態,冥眩狀態常有這種情形。這個柴胡湯啊有這麼一個問題,常有這種反應。人要不虛,沒有這種反應,或者久不治,再者就是給吃錯藥了,傷人體力了,那麼這個時候柴胡湯證還存在,當然得與柴胡湯,可這個時候就常常地發生冥眩狀態。這個要告訴病人的,所以這個時候要給他吃這個藥,說你加小心,吃這藥有這種反應,可有這種反應非常地好,這個病馬上就好了。也有時候不發生這種反應,你身體不那麼虛,就不發生這種反應。發生反應不要害怕。它不是發汗藥,這個一般注家呀就根據這句話,說柴胡啊升散,把柴胡也弄個發汗藥,不是的,他就講柴胡湯有這麼種情形,如果下之後柴胡證不罷,可以與柴胡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這麼一個問題,發生冥眩狀態,蒸蒸而振,然後發熱汗出,但是病馬上就好。  

102、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那麼小建中湯也不光治肚子疼,那麼傷寒二三日,表還不解呀,但是中虛,血也少,血不足養心,心才悸,心中悸,悸就是跳。這個血少不足以養心而心中悸。表不解而煩,故與小建中湯補虛解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2-27 04:50 , Processed in 0.0363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