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080|回復: 0

[分享] 營衛新論(轉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7-24 10:50: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載一則資料:

營衛新論
王不留行  /山東
      營衛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散見於中醫經典醫籍《黃帝內經》的各篇 中,一直缺乏系統的整理。《內經》之後的歷代醫家對此見解不一,衆說紛紜,營衛學說也 就成爲中醫最有爭議的學說之一,歷來是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難點。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筆者 關於營衛學說的初步見解,以求正于同道。
1 營衛範疇論  中醫概念的模糊性一直是讓中醫現代化研究者頭疼的事情,所以必須首先明確營衛概念的範疇。以意義言,營是營養的意思,衛是防衛的意思,筆者認爲:所謂營衛即是古人對人體體 液中兩大重要而又相對獨立、相互影響的功能調節系統的高度概括性的說法,營衛學說就是 研究生命過程中整體層面上防禦和營養物質矛盾鬥爭的規律,以闡釋各種生理病理現象,指 導中醫預防保健和臨床治療的基礎性學說。依據現代醫學的知識,人體的營養過程實際包括 糖、蛋白質、脂肪三大物質代謝和核酸、水、各種無機鹽的吸收、分佈和排泄過程,人的防 衛體系類似于現代醫學的免疫系統,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 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白細胞,紅細胞,以及抗體、補體、細胞因數各種體液免疫成分等,但又不盡相同,其實人體的防禦過程還需要出凝血系統、激肽系統以及其他各種炎症活性因 數共同參與,所以說衛的概念要比現代醫學的免疫概念大得多。西醫人爲割裂了免疫系統和出凝血系統、炎症系統的密切聯繫,從而形成了現代免疫研究概念混亂的局面,這種情況在 營衛學說的研究中應該慢慢得到糾正。也就是說,各種成分的具體歸屬將依據其在營養代謝 和防禦過程中所起的具體作用劃分,而不能完全等同于現代醫學的分類。
2 營衛循行論  營衛循行研究的主要是營養和防禦物質分佈部位變化的一般規律以及各種應激狀態下尤其是 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分佈的變化規律。考察現代醫學知識,可以發現蛋白質和糖是經過門靜脈入血循環,脂肪大部分是經過淋巴管運輸的,水和無機鹽也是通過由血循環和淋巴管 組成的脈管系統輸布的,而各種免疫炎症細胞、分子也是通過此系統迴圈全身,所以可以說 營衛同流,"營中有衛,衛中有營";然而仔細考察,營衛各種物質的吸收、運輸和代謝過 程又不盡相同,大略來說,血液迴圈主要以營養運輸的功能爲主,兼顧防禦;淋巴管系統主 要以防禦功能爲主,兼顧營養物質的運輸,所以古人又說:"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營 衛相將,諧行出入,外內相貫,如環無端"。即使單以淋巴細胞來說,淋巴細胞再迴圈就初 步揭示了淋巴細胞從骨髓、胸腺中樞免疫器官産生並分佈到外周的過程、淋巴細胞在淋巴和 血液中迴圈或者在淋巴結中定居的過程等,而且T淋巴細胞有T淋巴細胞的循行規律,B淋巴 細胞有B淋巴細胞的循行規律,粘膜淋巴細胞定向向粘膜定位,淋巴細胞受到啟動後定向向感染部位聚集,所以說營衛循行的研究非常複雜,有許多工作要做,擬結合現代免疫學等學 科的進展,重新考察和厘定營衛(各種營養物質和免疫細胞)循行路線和在各種應激狀態下分佈的變化,研究這些變化與臨床表現之間的關係。這種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中醫的經絡其實就是營衛運行的通路,不從營衛循行入手,是不可能深刻理解經絡學說的內容的,而掌握 了營衛循行的規律,經絡學說的難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 營衛節律論 營衛節律研究的就是營養代謝和防禦免疫隨時間周期性改變而呈現的周期性變化規律,按 《黃帝內經》中的說法稱作"與天地同紀",《內經》中對營衛節律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具體可以概括爲以下幾方面:                                                                                 
(1)晝夜日節律:《靈樞•邪客》曰:"衛氣者,晝日行于陽,夜行于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                                                                                      
(2)平旦日中日西日入夜半日節律:《靈樞•營衛生會》云:"日中爲陽隆,日西爲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                  
(3)五十度日節律:《靈樞•衛氣行》曰:"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于陽二十五周,夜行于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臟。"                                                                  
(4)百刻日節律:《靈樞•衛氣行》曰:"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四刻,人氣在陰分,水 下二十五刻,人氣在太陽,此半日之度也終而複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盡矣。"                                                                                         
(5)月圓缺節律:《素問•八正神明論》云:"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其餘還有月節律、雙月節律、季節律、冬至夏至節律、七年八年節律等,這些生命節律的形成都是以營衛氣血的周期性變化爲基礎的,現代醫學也逐漸認識到營養代謝和防禦免疫的功能狀態具有時間節律的特點,但是對其探討還是很不深入的,因此營衛節律的繼承和發展也是研究的內容之一。
4 營衛生理和病理  《黃帝內經》認爲:營衛和諧、循行正常是一切生命活動賴以發生的基礎,人體各種生理病理現象不過是營衛調節狀態的外在表現而已。例如,從生理上說,《內經》論述人的生成:"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爲人"。( 《靈樞• 天年》);論述人的長壽:"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穀,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論述人的睡眠:《靈樞•邪客》曰:"衛氣者,出其悍氣之剽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晝日行于陽,夜行于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今厥氣客於五臟六 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于陰,陰虛,故目不瞑。",《類經•疾病類•八十三》更明確指出:"衛氣晝行陽,夜行于陰,行陽則寤,行陰則寐,此其常也。若病而失常,則或留于陰,或留于陽,留則陰陽有所偏勝,有偏勝則有偏虛則寤寐亦失常矣";等等。從病因病機上說,《靈樞•禁服篇》上有句話:"審查衛氣,爲百病母",這是《內經》作爲"約方"提出的,所謂約方,即是指一切醫學知識的綱領、最關鍵之處,《素問•瘧論》則進一步詳細論述了瘧邪致病與衛氣的關係:"瘧氣隨經絡,沈以內薄,故衛氣應乃作。故邪中于頭項者,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氣至手足而病。衛氣之所在,於邪氣相合,則病作衛氣相離,故病得休;衛氣集,則複病也。",進一步說明了決定 疾病發生發展的並不僅僅是致病邪氣的種類,更重要的是機體防禦系統對它的反應。因此分析一切疾病都要從免疫紊亂著手,治療疾病時也要重視調節免疫紊亂,這與重視抗菌消炎的西醫是大不相同的。《內經》還以營衛學說分析了積、癰疽、痹等病證的發病過程,闡釋了脹、痛、癢、麻木、失眠、嗜睡、遺忘、夢、發熱、噴嚏、呵欠等症狀産生的原因,這些都將結合現代營養代謝和免疫研究進展給予合適的解釋和分析。
5 營衛與治療  中醫治療的基本點在於調節營衛,這可以在古代賢哲的多處論述中找到答案。《素問•痹論》就明確提出:"榮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衛者,水穀之悍氣也,其氣剽悍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膏膜,散於胸腹,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治療必須著眼于調整恢復營衛的正常功能,而不是相反。所以《素問•四時逆從論篇》說:"是故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爲度,然必從其經氣,辟除其邪,除其邪,則亂氣不生。"祛邪是依靠調動人身固有的防禦免疫能力實現的。因此,必須根據營衛循行和節律變化的規律,擬定治療方案,爭取發揮人體最大的抗病能力,因勢利導,使病痊愈。例如《內經•衛氣行》篇就提出針刺時機的選擇必須以衛氣的盛衰爲依據,"病在三陽,必候其氣在陽分而刺之;病在三陰,必候其氣在陰分而刺之",並反復強調這一點:"謹候其時,病可與期";"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隨日之長短,各以爲紀而刺之",這是依據衛氣運行的日節律而確立的時間針灸法,選擇衛氣最盛的時間和部位針刺,使針灸的刺激能夠激發出最大的防禦免疫能力,從而獲得最大治療效果,這就是子午流注等時間針灸法的原理。而如果不遵從這個規律盲目施治,則會産生不良後果。《黃帝內經》對此不吝筆
墨,反復告誡,如《靈樞•終始》曰:"凡此十二禁者,其脈亂氣散,逆其營衛,經氣不次,因而刺之,則陽病入于陰,陰病出於陽,則邪氣複生,粗工不察,是謂伐身,形體淫爍,乃消腦髓,津液不化,脫其五味,是謂失氣也。"《素問•離合真邪論》曰:"誅罰無過,命曰大惑奪人正氣,以從爲逆,榮衛散亂,真氣已失,邪獨內著,絕人長命,予人夭殃"。而如果營衛紊亂到了崩潰的程度時,疾病也就無法救治了,如《素問•湯液醪醴論》:"帝曰:形痹血盡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謂神不使?岐伯曰: 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複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就具體治法而言,《內經》認爲針灸是通過調節營衛治療疾病的。如《素問•五臟生成篇》云:"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何去之", 說明針灸砭石刺激穴位所以能治療疾病是通過調整衛氣功能實現的,因爲穴位就是衛氣所停留灌注之處。《素問•調經論篇》云:"病形以成,刺之奈何?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經遂,取血于營,取氣于衛,用形哉,因四時多少高下","衛氣得複,邪氣乃索"《難經•七十六難》則曰:"何謂補瀉?當補之時,何所取氣?當瀉之時, 何所置氣?然。當補之時,從衛取氣;當瀉之時,從榮置氣。其陽氣不足,陰氣有餘,當先補其陽,而後瀉其陰;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當先補其陰,而後瀉其陽。榮衛通行,此其要也。",進一步明確闡述了針灸是通過調節營衛功能發揮作用的觀點。中醫汗吐下和溫清補消治療八法其實也都是調整營衛的方法,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就用"陳痤去而腸胃潔,徵瘕盡而營衛昌"十四個字精煉概括了下法的作用。調節營衛是中醫治療的基本著眼點,可是這一點現在卻被忽略了。因此注意從免疫和營養調節角度認識解釋針灸和中藥作用機制無疑是營衛學說對現代中醫研究的重要啓示。
6 營衛與陰陽、氣血等中醫基礎概念的聯繫與區別
陰陽本屬於哲學概念,可是在《黃帝內經》中,在哲學與醫學實踐知識結合的過程中,陰陽卻越來越多的被賦予具體的涵義,"陰陽者,數之可千,推之可萬。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人之陰陽具體是指什麽呢?《素問•生氣通天論》就曾對人之陰陽從功能上做了界定:"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爲固也。",並進一步指出:"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明確提出陽氣主要指的就是衛氣。從營衛來說,營屬陰,衛屬陽,營衛與陰陽在經文的許多地方可以互換而不影響意思的表達,當然營衛陰陽具體的意義尚鬚根據上下文推斷。氣血也是如此,《難經》就曾說:"血爲榮,氣爲衛",營衛血氣在許多經文中也是可以互換的,筆者以爲:以功能言則爲營爲衛,以屬性言則曰陰曰陽,以形質言則爲血爲氣,其實說的都是一個東西。 然而由於中醫概念意義的多歧性,這三者之間又有所不同。陰陽意義除營衛血氣之陰陽外,尚有部位之陰陽,天地之陰陽,哲學意義上的陰陽,再者,血有惡血,氣有邪氣,等等,這些又怎麽能以營衛概括得了呢? 不過陰陽氣血都是難以理解的東西,營衛卻容易把握,那麽在兩者含義基本相同的地方就可 以換用"營衛",從免疫和營養調節的角度認識,無疑有助於中醫理論的理解,事實上這樣 做確實也是卓有成效的。
7 結語
總之,《黃帝內經》營衛學說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以上所列舉的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 筆者認爲,營和衛是古人對體液中營養代謝和防禦免疫兩大調節系統的概括性的說法,中醫 的營衛學說其實就是闡述的古人總結的體液調節的規律,《內經》以營衛學說爲根本,建構 了與重視神經調節和細菌、病毒等外在致病因素的西醫理論幾乎完全不同的獨特理論體系。 隨著現代免疫學、生物化學及病理生理學的進一步發展,已經越來越顯示出中醫營衛學說具 有非常深刻的科學內涵。現在包括免疫學、營養學、分子生物學在內的現代醫學雖然發展日 新月異,可是卻由於長期形而上學的不變性思想和單純重解剖、分析、還原和實驗的方法而 缺乏一種整體上的綜合能力,使許許多多的知識看上去似乎是自成系統實際上卻是支離破碎,難以有效的指導臨床實踐;同時,中醫營衛學說提出了許多正邪鬥爭、營衛矛盾過程中整體的、動態的規律,這些規律歷經了幾千年中醫臨床實踐的檢驗,卻因爲缺乏微觀的解釋而至今不爲大多數人所理解;因此繼承高度綜合的中醫營衛學說,同時借鑒現代免疫學、營養學等學科的最新進展,從而在更高的高度上發展中醫營衛學說,並最終實現中醫現代化,就成了目前刻不容緩的歷史任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2-27 04:51 , Processed in 0.0373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