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雲 發表於 2011-3-12 09:08:09

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五藏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ali0518 發表於 2011-3-13 02:12:52

受教了!!

nastsin 發表於 2011-3-13 17:07:31

受氣於其所生,
氣舍於其所生。
都是其所生,
為何會是不同的臟?

ali0518 發表於 2011-3-14 10:18:56

本帖最後由 ali0518 於 2011-3-14 10:19 編輯

回復 nastsin 的帖子

是否改為~
氣舍於生其所。
這樣比較說得通呢?

nastsin 發表於 2011-3-14 11:11:33

回復 ali0518 的帖子

我覺得不是的!
其實,
上文的解釋我個人不從“其所生”的字面去解釋,
而是從受氣與捨氣去看。
也是先從母子關係去想。


nastsin 發表於 2011-3-14 11:45:52

本帖最後由 nastsin 於 2011-3-14 11:46 編輯

補充一段“玉機真臟論”,有興趣可看看內經的原文: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 今風寒客於人, 使人毫毛畢直, 皮膚閉而為熱, 當是之時, 可汗而發也; 或痺不仁腫痛, 當是之時, 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弗治, 病入舍於肺, 名曰肺痺, 發上氣. 弗治, 肺即傳而行之肝, 病名曰肝痺, 一名曰厥, 脅痛出食, 當是之時, 可按若刺耳. 弗治, 肝傳之脾, 病名曰脾風, 發, 腹中熱, 煩心出, 當此之時, 可按可藥可浴. 弗治, 脾傳之腎, 病名曰疝, 少腹冤熱而痛, 出白, 一名曰蠱, 當此之時, 可按可藥. 弗治, 腎傳之心, 病筋脈相引而急, 病名曰, 當此之時, 可灸可藥. 弗治, 滿十日, 法當死. 腎因傳之心, 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 發寒熱, 法當三死, 此病之次也.

ali0518 發表於 2011-3-15 02:06:28

回復 nastsin 的帖子

五藏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
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
這是五臟之間的相互關係,
但不知要如何解釋才能融會貫通呢?

lindacat 發表於 2012-6-24 12:40:17

五藏受(授)氣於(給)其五藏受氣於其所生(自己生出去的),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捨,給予)於(從)其所生(生自己的),死於其所不勝

文言文中,同字同詞但不同意者,多矣!
應重在前後文義的連貫

gegege 發表於 2012-6-24 22:37:41

這是文言文的文字玄機,
同是「其所生」,用白話講呢,
前者指「它所生出的」,
後者指「它所生長的」,
前者好比其子,後者好比其母,前為「我生」,後為「生我」。
而「受」在古時也會同「授」,「授」為後創之字,如文中的「藏」與現今之「臟」。

此以五行看之,很容易懂,
「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
臟將氣授予「我生」,傳予「我剋」,捨於「生我」,至「剋我」而死。
以下類推,皆是同樣相對應的關係。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