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 發表於 2007-5-11 00:07:43

養生 power point1

與大家分享綱資料:
中華醫學常識中華醫學 基本常識
      陰陽學說

   陰陽對立
陽-天、晝、外、動、熱、男、氣、火的、向上的、明亮的、亢進的、強壯的等。
陰-地、夜、內、靜、寒、女、味、水的、向下的、黑暗的、衰退的、虛弱的等。
   陰陽互根
對立著的兩面,相互資生,相互依存,相互為用。
   陰陽消長
陰陽對立、依存關係不是靜止不變的。不斷處於〝陽消陰長〞或〝陰消陽長〞的變化中。
   陰陽轉化
事物或現象的陰陽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向相反的方向變化。

   人體臟腑組織的陰陽性:
上為陽,下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四肢為陽,軀幹為陰;背屬陽,腹屬陰;外側為陽,內側為陰。
五臟屬陰,六腑屬陽。
器官的功能屬陽,形體屬陰。
 
      五行學說

五行屬性歸類:
      自然界五行人體
      五味五色發展過程氣候季節方位臟腑五官五體五志
      酸青生風春東木肝膽眼筋怒
      苦赤長暑夏南火心小腸舌脈喜
      甘黃化濕長夏中土脾胃口肉思
      辛白收燥秋西金肺大腸鼻皮毛悲
      鹹黑藏寒冬北水腎膀胱耳骨恐

五行的相生相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五行的相生相剋,不是絕對的。相生之中,寓有相剋;相剋之中,也寓有相剋生。

附:人之五行分類
      臟腑學說

臟腑學說是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聯繫五體、五官九竅(眼、舌、口、鼻、耳、前陰、後陰)、五志等,連結成一個「五臟系統」的整體。精、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五臟:肝、心、脾、肺、腎。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包。

    五臟
    心: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心包絡:亦稱心包,是包裹在心臟外圍的一層衣膜,膜上分佈著明顯的脈絡。護衛心臟,傳導心主的命令。
    肝:肝藏血。主疏泄,調節精神情志,促進消化吸收。肝主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 肝氣通於目, 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脾:主運化,主統血,主肌肉、四肢。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外合皮毛。主肅降,通調水道。開竅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與喉嚨、聲音有關。(金實不鳴,金破不鳴)。
    腎:藏精氣,主生殖,發育。主滋養和溫煦各臟腑組織。主水。主納氣。 主骨、生髓、充腦, 其華在髮。開竅於耳,司二陰。
    命門:部位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肚臍後面遙遙相對,脊椎骨上面)。命門即是腎陽, 『腎無此即無以作強,而技巧不出矣;膀胱無此即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
    脾胃無此則不能蒸化水穀,而五味不出矣,肝膽無此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 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心無此則神明昏,而萬事不能應矣』。

    六腑
    膽:附於肝,與肝相連,和肝共同發揮疏泄作用。膽內貯藏〝精汁〞(膽汁)。因膽汁清淨,又稱為〝中精之腑〞。
    臨床上對驚悸、膽怯、失眠,多夢等證,常由膽來治療。
    胃:位於膈下,上接食道,下連小腸。分上、中、下三部。上口為賁門,稱為上脘;下口為幽門,稱為下脘: 上下脘之間名為中脘。主要功能是受納和熟腐水穀。
    小腸:上連於胃,下通大腸。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吸收具有營養作用的精華部分,
    歸之於脾,轉輸五臟。同時將糟粕中的水液,滲入膀胱,雜檅下送大腸。小腸的功能,往往概括在脾的功能中。
    大腸:上端接小腸,交換之處稱闌門;下端為肛門。生理功能是傳瀉糟糪粕。
    膀胱:位於小腹,接受由腎和三焦下注的水液,有貯藏和排泄小便的作用。
    三焦:上中下三焦的總稱。因它不是一個具體的臟器,而是人體胸腹之上中下三部及其所在臟腑的概括,
    有〝孤腑〞、〝外腑〞之別稱。主要功能是運行水液,敷布原氣,主持諸氣,司人體氣化以推動臟腑的功能活動。病理上,上焦病包括心、肺的病變,
    中焦病包括脾、胃的病變,下焦病主要指肝腎的病變。
    臟與臟之間的關係
          心(火)與
          脾(土) 心主血,藏神。脾主運化,統血。
          脾氣不足,血的生化來源缺乏─心血不足,心悸、失眠、面色蒼白、唇舌色淡。
          脾虛不能統血─血不循經。
          心氣虛弱─脾運失健,食慾不振、肢體倦怠、心血不足、夜不安寐。
          心(火)與
          腎(水) 水火陰陽相互為用。
          心陽不振─水寒不化而反上凌心,心悸、水腫等〝水氣凌心〞證。
          腎陰不足─心陽獨亢,心悸、怔忡、心煩、失眠。
          肝(木)與
          脾(土) 肝所藏之血 ,有賴脾的滋生:脾的運話,需肝的疏泄協調。
          脾運不健─肝血不足、頭暈、目眩、視物模糊、月經量少色淡。
          肝氣鬱結─脾氣壅滯、脘腹脹痛、食減。
          肝(木)與
          腎(水)肝藏血,腎藏精。子母之臟。 肝血依賴腎精滋養,腎精得肝血所化之精的填補。精血同源,肝腎同源。
          腎陰不足─肝陽偏亢, 下劫腎陰, 頭暈、頭痛、目眩、耳鳴、腰痠、遺精、月經不調。甚至肝風內動、筋肉跳動、肢體麻木。
          脾(土)與
          肺(金)脾虛─肺虛,體倦無力、少氣、懶言。
          脾失健運─水濕不行,聚而成痰、咳嗽、痰多。
          肺失通調─脾運不健、濕停中焦、腹脹、水腫,納呆、便溏。
          脾(土)與
          腎(水)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
          腎陽虛弱─影響脾的運作,形體惡寒、腸鳴、腹瀉
          脾運不健─腎精、腎陽虧虛、腰痠、膝冷、頭暈耳鳴,身倦。
          肺(金)與
          腎(水)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腎氣虛弱─腎不納氣、呼吸不利、動則氣喘。
          腎陰不足─肺陰虛而見潮熱,乾咳。
          肺陰不足─肺腎陰虛,潮熱、盜汗、乾咳音嗄、腰痠腿軟。

    臟與腑之間的關係(互為表裡)
          心與小腸
          心經實火可'移熱於小腸',引起尿少、尿赤,排尿時前陰灼熱等小腸實熱證。反之,若小腸有熱,亦可循經上炎及心,見心煩、舌赤,甚則舌體糜爛。
          肝與膽同主疏泄。肝火旺或膽火盛,都可出現脅痛、口苦、咽乾,性躁易怒。肝膽濕熱而致的黃疸,既有發黃、口苦之膽汁外溢,有有脅痛、納呆等肝氣鬱結表現。
          脾與胃脾運不佳,久則影響胃納;胃納失常,亦可影響脾運,臨床常見脾胃同病。
          肺與大腸
          肺有火熱之邪,氣機壅塞,肅降失職,則可引起大腸實熱,壅滯不通,而見便秘不行;反之,若大腸積熱,津虧液燥,大便秘結,傳導阻滯,亦能影響肺氣肅降,出現咳喘。
          腎與膀胱共同完成水津的調節與排泄。膀胱的氣化作用決定於腎氣的盛衰,腎氣充盛則膀胱開合有度,水液能正常代謝。

help 發表於 2007-5-11 00:08:18

養生 power point2

腑與腑之間的關係
    消化功能在胃、小腸與膽的協同作用下完成;吸收功能主要在小腸,同時與大腸、三焦也有關; 排泄功能則在膀胱、大腸和三焦共同作用而完成。
      病 因

發病原理
人體內部(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和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即正氣)和外界環境(各種致病因素,即邪氣)相互鬥爭中,邪氣處於暫時的優勢。
致病因素
    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伏氣)
    疫癘: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來致病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為氣候的特殊變化及環境衛生不良。
    七情:
      喜:喜樂過度影響到肺。
      怒:不獨傷肝,亦可傷及其他臟器。
      憂:憂傷肺,亦能傷脾。
      思:思慮傷神(心),也能傷脾。
      悲:傷心,也有因內臟發生變化,而後產生悲哀症狀。
      恐:傷腎。腎藏志,心藏神,血不足則志歉,志歉則易恐,恐則神祛。
      驚: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飲食和勞逸
    房室不潔:色慾過度,損傷腎中所藏之精氣。
    創傷和蟲獸傷害。
    蟲積:因飲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以及油膩肥甘之品,致濕停熱生,醞釀生蟲,久而成積。或誤食污穢不潔的食物所致。
    中毒:毒蛇猛獸,飲食中毒,藥物中毒。
    遺傳。
    痰飲:內臟功能失調,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性產物。一般以質稠濁的叫痰,清稀的稱飲。
    瘀血:又稱蓄血,因氣虛、氣滯或血寒等原因,使血液運行不暢,或離經之血不能及時消散。瘀血形成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
      診 法

望診
    望全身
      望神
      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
      望色
       色是臟腑氣血的外在表現。以鮮明、榮潤、含蓄為佳。
      望形體
       觀察病人體質強弱和體形的肥瘦,以及頭、背、腰、膝、骨的異常表現。有〝肥人多濕〞,〝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瘦人多勞嗽〞之說。
      望姿態
      觀察病人坐、臥、行、立的動態。

    望局部
      望頭面部
      頭、髮、面、目、鼻、耳、口、唇、齒、咽喉、頸項。

      望軀幹四肢
      胸、腹、背、腰、四肢、皮膚、二陰。

    頭:諸陽之會,內藏腦髓,是精明之府,為腎所主。

          頭形過大或過小先天不足,腎精虧損
          囪門高突邪火上攻,或腦髓有病
          囪門逾期不合,頸項軟而不能立腎氣不足、髓海空虛


    髮:血之餘、腎之外榮 頭髮乾枯稀疏、易落精血不足
          突然片狀脫髮血虛受風
          久病髮落精氣虧虛
          髮漸白而脫落老人-精血漸衰
          青壯年-血分燥熱或精血不足

    面:臟腑氣血的外榮。 白色虛證、寒證
          黃色濕證、虛證
          紅色熱證
          青色寒證、瘀血或驚風證
          黑色腎虛、水飲或瘀血證

    望舌
      望舌質:神,色,形,態。
      望舌苔:
      苔質:厚薄,潤燥,腐膩,剝落,有無根。
      苔色:白,黃,灰,黑四種苔色。
      望苔、質合參:
    望排出物
      望痰涎
      望嘔吐物
聞診
    聽聲音 - 語言、呼吸、咳嗽、嘆息、嘔吐、呃逆和噯氣
    聞氣臭 - 病體氣臭、口氣味、排出物氣味。
問診

nastsin 發表於 2007-5-11 00:27:22

謝謝資料,可複習一下基礎知識。
但與養生似乎關係不大。

help 發表於 2007-5-11 09:17:54

回復 #3 nastsin 的帖子

構思錯誤, 下次改善

help 發表於 2007-5-11 09:21:59

[ 如何吃早餐?才能保護您的胃]轉載

[ 如何吃早餐?才能保護您的胃]
轉自【醫療資訊】

如何吃早餐 才能保護您的胃
體內環保最近流行生機飲食,
很多人一早就喝蔬果汁,雖說可以提供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
但大家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
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

所以 吃早餐時,千萬不要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綠豆沙、冰牛奶等,
短時間內也許您不覺得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事實上會讓您得身體日漸衰弱的,
這是為什麼呢?吃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 。

中醫學說的胃氣 ,其實是廣義的,並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已,
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 、肌肉的功能等。

因為早餐的時候,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這時候你再

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也許剛開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時候,你不覺得胃腸有什

麼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漸長,你會發現怎麼吸收不到食物精華,好像老是吃不結實,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喉

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
因此 早上第一個食物,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羊乳、熱豆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或廣東粥等等,然後再

配著吃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 。
不建議喝牛奶 ,因為牛奶容易生痰、產生過敏, 較不適合氣管、腸胃、皮膚差的人及潮濕氣候地區的人飲用。


【心得分享】:
1.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喝300 CC溫熱開水一杯,讓您的胃腸、食道等身體「熱」一下。
2. 早餐真的要吃些熱食,熱飲料、熱粥(各類熱稀飯,如熱地瓜粥)配其他主食、蔬菜類。
3. 大家懶惰、圖方便,冰牛奶、冰咖啡、冰果汁等,打開冰箱隨手可得。請花數分鐘時間,將「冰冷」飲料在電鍋內熱一

下;使用微波爐(真的很趕不得已)實在也很不健康。
4. 改變自己及家人的早餐習慣:
(1)將冷的蔬果汁、熱牛奶改在晚上10點至11點就寢前1小時食用為宜。
(2)早餐改吃熱食,寧可用一些時間準備---煮熱粥、燙青菜及飲料在電鍋內熱一下。
(3)餐前先吃水果是正確的,唯早餐就應先食用熱食,午、晚餐再先進食水果吧!

結論: 千萬不要自認為「身體很健康」、「年輕有本錢」,
所以一時圖方便、講速食,畢竟身體的能量及抵抗力是累積型的增減,
25歲絕對不會馬上顯現出「身體有異樣」,上了年紀就會有「體衰」、「虛弱」、
「 抵抗力 差」的現象產生,預防總是勝過治療。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養生 power point1